第六章(1 / 2)

駙馬守則 清歌一片 1888 字 2020-06-08

王、蕭、端木三大望族與姬姓皇家關系,說起來還是要回溯到百年前開國之初。那時正逢亂世,姬家先祖姬尚本是地方小吏,家資殷厚,以德行著稱。後遇王、蕭、端木三家先祖,四人結為異性兄弟,推舉姬尚為兄長,揭竿為旗,南征北戰,打下了一片河山。三兄弟擁戴姬尚為帝,姬姓成為中昭國姓。太祖登基,感念兄弟情深,對這三位異性兄弟大加封賞,承諾從此以後,皇族直系血親中,皇子嬪妃和公主駙馬,必定是要出自他三家。據史官記載,太祖曾嘆:若無王、蕭、端木三家,何來姬家今日之榮光。為了表示其情之切,甚至一改千百年來皇位只傳子不傳女規矩,立下了國法,倘若先皇無子,則由已婚公主繼承大位,所生子女均賜姬姓,以傳承大統。百年下來,姬姓子孫無不奉召行事,王蕭端木與皇族早已盤根錯節,密不可分了。

太祖當年這一紙詔書,自然是表示他對三位異性兄弟感念之情和莫大恩寵,只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流於言表一紙空詔而已。皇家從來不缺就是子息,何至於會到讓一位公主繼承大統地步?一百年來,平平順順,姬姓子孫代代相傳,直到十五年前,這種秩序被徹底地打破了,明元女帝登上了大寶之座。

明元女帝並非姬家女兒,而是出自端木家族先帝皇後,育有二子一女。做皇後時候,就以德才聞名天下。昌平父皇耽於享樂,死時不過三十多歲,正當壯年,說起來也極是叫人扼腕,他與侍衛圍獵野外,縱馬追逐一頭麋鹿之時,不慎竟跌下山崖,不治而亡,昌平那年不過五歲。處死了失職侍衛群,舉國哀喪之後,昌平兄長,年僅十一歲皇太子姬弗陵繼位,改年號鴻嘉,皇太後輔佐執政。一年之後,竟因為荒唐活活折磨死了一個宮女,有損德行,被皇太後廢去皇位,改立次子姬弗賀為帝。只是他身體自小孱弱,終日不離湯葯,恐不是長久之壽,而當時第三皇位繼承人昌平公主,年紀不過八歲,尚不能婚嫁,於是十一年前,天象異動,百姓陳詞,百官進言,懇請皇後順應天意,執掌天下。當時姬姓分支皇族和王、蕭兩家,雖極力反對,終究敵不過如雪片般飛向太寧宮各地陳詞書和掌管了天下兵馬大權端木家族,後終於也是沉默著退讓了。

端木登基,號明元女皇,向天下發布昭告,姬姓仍是中昭帝國王姓,自己不過是順應天命暫代理政,待他日姬姓子孫昌德圓滿,必定擇一賢明者回承大統,故而不改國號,只將年號改為元鳳。五年之前,百官再次上言,稱頌女皇治下國泰民安,所以再改年號為天和,到現,昌平公主十九歲,已經是天和五年了。

元鳳殿御花園中,蜂蝶嬉戲,明元女皇一身常服,倚曲橋之上,看著水中成群錦鯉正爭相搶食昌平撕扯了丟下去一片片花瓣,吞了有吐,吐了又吞,攪得水面啪啪作響。

「昌平,王司徒家睿三公子和蕭家蕭鄴,你中意哪個?」

明元看向了昌平,問道。

昌平揉碎了手上那朵花枝上後一朵花,連枝條一道丟進了水里,這才拍了拍手,抬眼看著自己母親:「母親,你忘了端木和那個北夏了。」

明元微微笑了下:「端木是我母家,這些年朝中榮華,我看也差不多到頂了,無需再用你去為他們錦上添花。至於元炬世子……,昌平,你是我女兒,我只盼你招到駙馬,與駙馬和和美美到老便好,不會讓你遠嫁他邦,從此故土難歸。」

昌平嘴角上揚,眼里卻沒半分笑意,淡淡說道:「母親,你做每一件事,總是權衡利弊過後,自己做了決定。我婚事也一樣。端木家仰仗了母親,這些年飛揚跋扈,旁人怨聲一片,他們卻可笑地繼續憑借自己當年擁立母親登基為帝功勞,甚至漸漸有些冒犯了您尊嚴。母親心中必定早是有所不滿,卻又不得不繼續仰仗他們支持。日後如何還未料知,母親自然不會將我嫁去。至於那個元炬世子,北夏本是苦寒之地小國,這十幾年來卻突然崛起,連年征戰,吞並了附近十幾個大小國家,甚至到現,還有幾個亡國之君逃亡到了帝都,母親羽翼之下苟延殘喘,夢想著有朝一日復國雪恥。中昭泱泱大國,雖繁盛百年,而今朝野之上,文官不思進言,武將安耽享樂。這個國家,早已經如海上行船,高桅闊帆,只是海水之下那看不見船底,卻已是開始腐朽。母親自然是知道這些,不過有心無力而已。北夏如今卻聲威大盛,兵強馬壯,或許暗中早已心存覬覦我朝狼子野心。母親現需要,只是彈壓這個國家野心,又怎會將我嫁去?」

明元驚奇地凝視了昌平片刻,終於搖頭嘆息:「昌平,我從前就對你說過,女子想得過多,不是件好事。還是回到之前話題吧,王睿和蕭鄴,你願意要哪個?」

「母親,如果我告訴你,我誰都不要,只想一個人這樣安靜地過下去,你會恩准嗎?」

「胡說!女大當嫁。怎么可能一世都這樣過下去!昌平,你不要太任性了!」

昌平嘆了口氣:「既然這樣,母親又何必問我意思。蕭王兩家,母親想拉攏哪一家,自己定下就好。」

明元女皇眉頭蹙了起來:「昌平,你為什么總是這樣故意讓我這個做母親傷心?當年生下你時候,先皇與我商議了幾日,後才為你取名瓔珞。妙法蓮華經中說,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才合成眾華瓔珞。瓔珞是由世間眾寶所成,意寓無量光明,無上喜樂。希望你能過得好,這就是我這個做母親心願了。」

「這么多年,我倒是第一次聽母親提起了我父皇……母親,你到現可還有記得父皇?」

昌平凝視著明元。

女皇仿佛沒聽見,不過略微停頓了下,就直視著她繼續說道:「蕭王兩家,像你剛才說那樣,我確實需要施恩拉攏,但是這兩個年輕人我都見過,人材極是俊秀。尤其是蕭鄴,天資聰穎,不但文采裴然,武藝是高強,日後必定是國之棟梁。他對你亦是十分傾慕,早早地就托請蕭相代他表了心意。你招他為駙馬,也不算委屈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