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市場(1 / 2)

生於1984 老徐牧羊 1172 字 2021-01-20

後世,互聯網公司入場文娛產業,帶來了一種叫大數據的東西,然後電影立項的時候,會有大數據分析。

比方說ip熱度,明星流量,潛在的觀眾群等等吧,由此誕生了一系列名詞,粉絲經濟、流量明星…

只有把這些東西全部計算完成了,確定了基本的盈利可能性,影視公司才會同意投資。

按照這個邏輯打造的《小時代》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是盈利的。

當然,這些項目碰到一種叫做『名導加持』的東西就要全部廢棄。

畢竟,導演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有了名導加持,電影即使再怎么爛,應該也不至於巨虧吧。

可惜,電影這種東西是需要妥協的,沒有了枷鎖,那些大導演在執導電影的時候,就會很大膽。

然後就整了《擺渡人》、《黃金時代》之類的巨虧的電影出來。

究竟大數據分析,互聯網思維對於電影這種感性的東西來說合適不合適呢?

這個命題太過宏大,有空我們會探討的。

現在是2oo9年,bat三巨頭還沒有大舉入場的意思,互聯網思維也還沒有推行到電影市場。

許輝不一樣,他有這種思維!

拍《綉春刀》,拍《那些年》,看似他一意孤行,毫無章法,其實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先,他本身是個流量擔當,粉絲數量眾多,這一點保證了電影不會虧本;

其次,這兩部電影口碑都很不錯,票房也還可以;

最後,制造話題。

這兩部電影分明屬於不同類型,而且許輝擔當的角色也不一樣,《綉春刀》里,許輝扮演的是配角,《那些年》他則是第一男主。

但是宣傳手法出奇的相似。

制造緋聞,線上線下緊密宣傳,瘋狂的路演,各種跑綜藝。

還有一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題材真的很好!

……

「我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詳細的調查報告,現如今我們的觀影普遍年齡在降低,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二歲,這就說明了觀眾年輕化!而《那些年》就是瞄准這群人打造的電影!」

看著謝孟堯,許輝笑了笑,接著說道:「其實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蒼白的可憐,高中約等於高考危機,大學約等於工作焦慮。正因為青春就這樣荒廢了,所以才會去消費青春,而電影里被藝術化、放大化的「傷痛」更像是補充了人們對青春的想象,讓他們說起青春不會感到詞窮——簡單的心理補償機制。按照這個模式打造出來的電影票房不會差,前提是電影不能太爛,青春片絕對是個寶藏!」

謝孟堯有點嘆為觀止。

他還真沒想過許輝居然有這樣的見識。

難怪去年在接受采訪他就敢說《那些年》的票房肯定很高。

「…所以你才說《那些年》的票房附和你的預計!那您說句實話,關於這部電影的票房,一開始您心里的預計是多少?」

「跟現在差不多,我估計應該能到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