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資本是好是壞?(第二更)(2 / 2)

生於1984 老徐牧羊 1273 字 2021-11-03

《新龍門客棧》北美上映了,效果不怎么樣。

盡管特效很華麗,打斗也升級了,但不少觀眾反映看不懂。

他們不太了解東廠、錦衣衛,如果還改成意大利黑幫還有愛爾蘭黑幫,他們應該能懂…

上映兩周,票房只有不到一千萬美元,大部分的觀眾還是華裔的美國人以及一些北美留學生…

「我們的商業片跟好萊塢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距離的本質就是中國電影目前是只拍給我們中國人看的,好萊塢的主流電影是拍給全世界人看的。這個是內容方面的缺陷,還有就是整體工業制作水平方面的差距,這個暫時沒有辦法,不過我們還在迎頭追趕!」

「許導,您是國內第一個運用3d拍攝的導演,您對技術是不是有著特殊的狂熱?」

「不是,我始終認為電影的核心應該是故事,不過,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讓電影變得更受追捧!」

沉默了幾十秒,許輝接著回答:「《侏羅紀公園》是電影cgi歷史的端,這部投入63oo萬美元的電影,最終攬獲全球破1o億美元的票房,創造了當年影史最高票房;《泰坦尼克號》將模型與cgi特效融合推向了新的極致,這部投入2億美元的電影,拿下了全球21億美元的票房;《阿凡達》中imax-3d技術的應用,將全球電影制作帶入新紀元!」

「每一次新技術的運用帶來的收獲都是讓人震撼的!」

「…今年我們投資了李鞍導演的新作《少年派》,那也是一部3d制作的電影!」

《少年派》的投資預案已經公布在了上個月的財政報表里。

很多關心輝文天下的股民對輝文的大手筆擔心,畢竟是3ooo萬美元的投資…

「…您不擔心票房嗎?」

「李鞍是很少有的亞裔導演能在商業片領域取得不菲成就的,《少年派》的劇本我有看,很有意思,我覺得,應該還是有把握收回成本的…」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少年派》應該在國內拿下了6億以上的票房成績,單是票房,就足夠收回成本了…

……

「最近生了多起並購事件,阿狸影視開始插足電影出品,我聽說樂事、百渡都准備成立自己的電影制作公司,您覺得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好事嗎?」

12年之後,資本開始進駐電影市場,不止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有很多看似不搭嘎的比方說主營乳制品的皇氏集團收購了盛世驕陽1oo%股權,當代東方大手筆收購了盟將威影視文化…

太多了,按照《財經》的粗略統計,幾乎每五天就會有一起並購事件!

「…先,中國電影要想進入全球化的競爭,就必須要拍更多的大投資電影,能夠參與全球電影競爭的基本深制作成本可能都在一兩億美金以上。如果沒有資本的介入,那么這些大的電影很難構成。」

「但是由於中國的電影太火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資本介入。火的有點過頭了,就會物極必反。資本就另外一個屬性,就是掙快錢的心態,掙快錢的心態就會讓更多的人對內容的關注度不夠,我們的精品就會減少。就有可能會造成消費者到電影院里去不能看到更多好的內容,很快就會審美疲勞的,可能會造成中國電影的下滑。」

「今天中國電影行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是全世界都領先的,從線上售票,中國的線上售票高達9o%左右,背後就是資本的推手。」

「資本進入電影,給電影帶來了一個工業趨勢。這是跟我們傳統的電影業是沖突的,工業體系是定位每一個職業人在中間的位置,中國過去是導演中心制。工業體系要保證一個可重復性的生產的准確的定位,把電影當做創作,導演作為第一位核心人物,跟這個體系是有沖突的…」

「那站在您的角度,您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覺得無所謂好事壞事,對於觀眾來說,他們不會在乎一部電影的投資人是誰,他們關心的只有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