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權奸,名相(2 / 2)

紅樓春 屋外風吹涼 2209 字 2021-07-20

「……」

又是一陣哄笑後,兵馬司隊正不再扯淡,道:「事情很簡單,是天大的好事。如今大家也都知道了,攝政王他老人家在海外打下了萬里江山,趕的上半個大燕了!可那里土地肥沃,最重要的是,永不缺水,都是上好的水田!

咱們大燕北地一年只能種一茬糧食,可攝政王他老人家打下的江山,一年能種三茬!」

「好事是好事,可那些地都是攝政王的,又不是我們的,算甚么喜事……」

京城百姓素來敢說話,人群中一個起哄道。

隊正笑罵道:「聽我說完!要不怎么說是好事?攝政王他老人家說了,他要那么些地做甚么?德林號賺下金山銀海,十輩子也花不完。他老人家為何一心想要開海?還不就是為了給咱們老百姓多謀些地?歷朝歷代,到了中後期,這地都叫大戶巨室們給兼並了去,尋常百姓哪還有地可種?攝政王老人家為了這事,成宿成宿的睡不著啊。如今好了,打下了萬里江山,從今往後,大燕就算再多億兆百姓,糧食也夠吃的!

諸位老少爺們兒,諸位鄉親父老,攝政王他老人家說了,只要是大燕子民,無論貧富貴賤,只要願意去小琉球或者爪哇的,去了立時分地五十畝!

一個人去,分五十,兩個人去,分一百畝,若是十個人去,就是五百畝!上等的水澆地啊,一畝頂三畝啊!!一家十口人,只要去,就是千畝良田,從此全家富貴!」

當這位兵馬司隊正嘶吼著說出最後一句話後,整個菜市口都沸騰了!

「轟!」

……

民間的熱浪滾滾蒸騰,朝廷各部堂衙門同樣人聲鼎沸。

就為那一億畝養廉田!

過去大家都海外的地還停留在蠻荒的印象上,可近二三年大旱,堂堂大燕竟是靠從海外采買糧食度過了極難之危局,外面的地到底甚么樣的,至少在官員心里,是有些數的。

據說那邊一年三熟,且從無干旱之憂,種起地來比大燕容易許多。

一年三熟,如此對照起北方一年一熟的地而言,就相當於三億畝了。

眼下京郊一畝水澆地要十二兩銀子,算下來,這得多少銀子……

數以十億計啊!

更別提,每年產出多少……

振奮,亢奮!

「李大人,朝廷總算想起咱們這些窮官兒了!難得,難得!這二年考成法攆的咱們跟狗似的,一邊還追繳虧空,都快逼死咱了!如今可算見著回頭銀子了!」

「銀子在哪呢?讓你去種地,誰給你銀子了?」

「嘖,等把地分給咱,咱賣了,不就到手一筆銀子么?」

「做你的青天白日夢!地是天家的,只分給你種了收些出息,還想賣?」

「不能賣啊……」

「別不知足了!打發幾個人過去,種上千把畝地,一年怎么著也能出息上幾千兩銀子,還是細水長流的,還不行?」

「話雖如此,可……罷了罷了,先看看,到底能封多少地罷。唉,如今看來一時間進項添不來,還得掏不少盤纏銀子,但願能早點收回些來。」

此類對話,在各部堂衙門內,比比皆是。

武英殿內。

呂嘉笑呵呵的看著六部、五寺、二監、二院的諸多朱紫大員們,道:「這才是真正的曠世隆恩啊!新政自然是善政,不管甚么時候,都能穩定世道安寧。但節流固然重要,可只節流不成,官員們太苦了,並非社稷之福啊。清官當然好,可王爺說的更好,清官也不該天生就過苦日子啊!所以,王爺拿出一億畝上等良田來,作為天家貼補天下官員的養廉田。這養廉田到底該怎么分,王爺並不干預,要我等拿出個章程來。不過等議定章程後,天家會派天使,挨家挨戶的上門相賜,以彰各位為社稷勞苦之功。

諸位,打大家金榜題名後,有多少年未見此等登門報捷誇功的殊榮了,啊?」

原本還覺得朝堂上堂而皇之談這些的官員,此刻聽聞此言,都不禁笑了起來。

是啊……

誰不是經過無數次考試,一步步熬到今日的?

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

雖然極苦,卻也是絕大多數讀書人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

後來雖當了官,可是卻只能在宦海中浮沉,歷經無數陰謀算計,艱難坎坷。

運道好的,青雲直上。

運道不好的,一生蹉跎。

卻未想到,還有天使登門御賜養廉田之日。

哪怕大部分人心里對賈薔之所作所為仍難以接受,甚至深惡痛絕,留在京里只為了一個「官」字,可如今也不由為賈薔的驚天大手筆所震驚欽佩。

呂嘉看出百官面色的轉變,呵呵笑道:「攝政王一心想要南下,非二韓所逼,絕不會至今日之地步。眼下可還有人懷疑王爺存心為之否?且看看近二月來,王爺召開過幾次朝會?王爺不是懶政,也不是荒唐之人,他日夜為賑濟之事操持著,再有就是開海大業。

多余的話就不多說了,老夫知道,外面不知多少人在罵老夫,老夫不解釋,也不生氣,待二三年後,且再回頭看來。

是非功過,融入褒貶,由春秋去書寫罷。

除了官員的養廉田外,王爺還號召大燕百姓,主動前往海外,德林號會負責給他們分田。不過就老夫推測,未必會有太多人去。

人離鄉賤,且大多數百姓都是本分老實之人,能有一口活的,就不願奔波萬里,路費盤纏都舍不得。

所以咱們要快些將章程議出來,將地分下去後,各家早早派人去種,也好早有收獲。

官員先行,並在那里發了財,賺得金山銀海,百姓們自然也就願意去了。」

禮部侍郎劉吉笑道:「元輔大人是王爺親自開的金口,三萬畝良田。一年三熟的話,折合起來將近十萬畝咯。我等自然不敢與元輔比肩,較六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等也要次一級。一萬畝不敢作想,八千畝總能有罷?

另,大燕共一千五百四十九個縣,另有縣丞、主簿、典史等八品、九品官員,這些人又能分多少?若只分個百十畝,恐未必能入得了他們的眼。」

戶部左侍郎趙炎呵呵笑道:「那自然遠不止。一千五百余縣,便是一個縣分一萬畝,縣令、縣丞、主簿、典史四人分,也不止百余數。劉大人,這可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厚禮、重禮啊!」

劉吉聞言神情卻有些微妙,道:「若這般說來,一個縣令都能分上幾千畝?」

他自忖也就分個七八千畝……

趙炎笑道:「哪有那么多……縣上面還有府,府上面還有道,道上面還有省,再加上河道,亂七八糟加起來,官員數萬!合計到八九品的小官兒,一人能分五百畝,已經算不錯了。七品縣令,大概也就是千畝之數。總得來說,若是按照王爺的說法,每年的收益肯定遠遠超過俸祿。」

呂嘉呵呵笑道:「不損民力分毫,反而還能往大燕運回無數糧米,讓大燕百姓再無飢餓之憂。王爺立意之高,當稱千古第一人!諸位,老夫也不逼你們現在就視王爺為君上,大可再等二三年,看看這世道到底是昌盛起來了,還是衰敗下去了。看看我呂伯寧,到底是厚顏無恥古今第一的權奸,還是成為青史之上流芳百世的名相!」

百官聞言,面色多有動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