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產業的中堅力量(1 / 2)

美夢時代 俊秀才 1099 字 2020-08-06

蕭奇其實原本打算,把電池組件的合同,定為一定要在日本本土生產的,可是後來想了想,覺得卻是沒有多大必要。

原因很簡單,ipad的電池組件自始至終都在日本本土生產,沒有變過地方。

如果可以在別的地方生產,按照喬幫主節約成本的理念,早就搬出了日本,去華國或者其它國家生產了。

日本人肯定也清楚這個,為了他們的聲譽著想,自然也不可能為了節約成本,做出什么偽劣產品來。

之所以說只有日本本土能做,他們依仗的就是自己的產業工人,這些產業工人不但能生產如此高精度的鋰聚合物電池,而且許多高科技的電子、工業產品,亞洲甚至世界上也只有他們能做。

蕭奇非常希望華國的工業,能很快趕上日本,工人們也能很快和日本工人一樣。

但現在看來並不現實。

日本的工業體系和工人,都是戰後五六十年,一脈相承的拼搏努力,積累下來的。

如果是在七十年代的時候,甚至八十年代的時候,華國的工業體系和工人們,那還是能和日本比較的,雖然工廠體系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可大方向的精氣神還在,技術工人們仍舊是工廠的寶貝,受人尊敬的大能。

可是一場發展經濟的改革開放,沖擊了所有人的價值觀。

熱心發展經濟的地方政府們,把那些本該關閉的工廠沖垮後,卻忘記把那些優秀的技術工人們留下來,而是任由他們流落民間,運氣好的進入私企當技術骨干,運氣不好的就只能成為下.崗工人,從此領著微薄的退休金過日子。

由此,華國培養了二十多年的工業體系和工人們,這種傳承有序的步驟,就此煙消雲散,再也不見了。

現在的工人和工廠,和蕭奇剛剛重生時想的一樣,只不過是流水線工人罷了,真正的技術大能們,少之又少,而最為關鍵的中堅層次的熟練技工們,更是幾乎要斷層——而日本,這個龐大的中堅階層,不但保存著,而且還會繼續壯大。

這也是為什么日本一次次的被美國打壓,卻一次次都打不死的原因!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底蘊在。

工人的質量和數量,決定著一個工業國家的前途!

用華國的古話來說,就是手上有技術,哪兒都餓不死!

蕭奇知道,自己想要培養這樣的工業體系的話,根本不可能,因為這涉及到全社會的分工和合作,並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

不過,他卻有心從自己開始做起,慢慢的去影響一些公司,至少能在一二十年之內,影響到自己所在的電子行業。

前途雖然艱難,可,華國的工業傳承,再也不能這么糊里糊塗的下去了!!

……

有些事情還真的湊巧,這邊蕭奇才在想著松澤優香,結果在河通長石和夏目良平親自送蕭奇從日立的總部大樓里出來時,蕭奇就看到了旁邊一個小花園處,有著一個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