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5 幫我拍件東西(1 / 2)

撿漏 金元寶本尊 1533 字 2020-08-08

不要小看剩下百分之二,同德樓拍賣的東西都是上百萬的東西,百分之二那就是兩萬塊錢了。

要是上千萬的東西,那就是二十萬。都能買輛進口小車了。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同德樓在每次的交流會上都能拍出不少的老物件出去。

金鋒到來的時候樓上的交流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外面停著不少的豪車,四連號五連號都不少。

店伙計攔住了金鋒,金鋒卻是告訴店伙計包裹需要老板親自簽收,店伙計當然知道規矩,讓金鋒等著。

今天可是大日子,老板正在上面陪最重要的客人,至少也要等到陪完了貴客才能下來簽收包裹。

金鋒抱著包裹在樓下閑逛了一圈,安安靜靜的坐在門口。

同德樓的東西絕大部分都是真的。物件的年頭大都集中在明清兩個朝代。

這里面的回流老物件占城近三成。

金鋒倒是看上了一把清代的象牙折扇,制作得相當精美。

上面所畫的人物臉部是用象牙貼上去再重新繪制五官,奢侈到了極點。

再看款識,居然是滿清十三行伍家怡和行的東西。怪不得如此的高端。

伍家怡和行世人知道的太少,他的老板伍秉鑒也並不出名。

《華爾街日報》曾評出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其中就有伍秉鑒。

還有其他五個上榜的,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和宋子文。

伍秉鑒就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這位首富名聲不顯,但在國外可是牛逼到了爆炸。

東印度洋公司最大的債權人,還在第一帝國大肆購買各種債券和股票。

之所以伍秉鑒會成為當時的世界首富,全是得力於天粵省十三行的崛起。

十三行的崛起又得益於康熙玄燁的開海經商,相當於現在的特區。

滿清十三行在歷史上大名鼎鼎,都是包攬了清朝政府與外國商人之間的中間人,實際上等於代表清朝政府實施「國營國際貿易」。

洋商買貨,須向十三行買。洋商賣貨,須向十三行賣。洋商納稅、送禮、上稟帖,也須由十三行經手。

在清朝,十三行跟晉商、徽商和鹽商們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晉商和徽商喜歡在自家老宅子里挖坑埋銀子,十三行的就不同。

他們喜歡置業投資,富裕程度的話說起來跟晉商也差不離。

1822年十三行處所發生的一場大火,大火中熔化的洋銀滿街流淌,竟流出了一二里地結成了銀塊。

一場大火就燒毀了商館價值4000萬兩白銀的財物,可以想象十三行當年的華貴景象。

在鴉片戰爭以前,包括第一帝國在內的無數國家都爭著搶著和神州做生意。什么樣的奢侈品一股腦的往神州運。

從而也直接導致了無數珍稀物種的滅絕。

那時候的神州就像是現在的第一帝國,雖然內部水深火熱,但卻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全世界給神州輸血。

到了後來,實在是沒什么東西可以賣了,日不落帝國就運來了鴉片。

兩次鴉片戰爭把輝煌了一個多世紀的十三行打成了渣,伍秉鑒個人捐款一百一十萬兩白銀也無力回天。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伍秉鑒的怡和行在國內外諸多商家里的良好聲譽和口碑,在戰後,怡和行總部搬遷到了港島省。

現在怡和行的下屬公司就包括了最著名的東方文華酒店和宜家家居。

這把伍秉鑒伍府出來的扇子金鋒倒是看得起,不過價格卻是有些離譜。

除了這把扇子之外,還有好幾件象牙雕制品,這些都是從國外回流來的,傳承有序。

象牙嵌紅珊瑚的手鐲,象牙牙雕煙斗,首飾盒,名片盒……

這些東西都是當年十三行深加工出來的奢侈品,當初賣到了國外,現在又流轉回來。

唯一改變的,就是東西的價格。

一樓下面還有不少的展櫃,藏文玩也占了好幾個。

高僧頭骨做的嘎巴拉車輪珠,旁系天珠戒指,還有不少的高原那邊的特產。

蜜蠟首飾、微型的金剛杵小法器、綠松石、金剛菩提子……

這些都是上了年頭的東西,價格也不菲。

在這里,金鋒還看見了一尊擺放在最顯眼位置的四眼天珠。

這也是好東西,可惜標價有些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