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1 / 2)

「依張愛卿看,現如今的京營,該如何整改?」

張世澤是永樂年間靖難功臣張輔的直系,英國公一系自永樂年間開始,在勛戚中就是排在響當當的首位。

即便在權閹劉瑾、魏忠賢當政時期,這一家也是無人敢動。

作為勛戚之首,張世澤自然明白現今京營權貴掛名的弊端所在,稍微想了一下,便是說道:

「啟奏陛下,京營積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改變,陛下方才也說了,兵不需精,敢戰即可,臣深以為然。」

「臣曾遣人詢問董副將,權貴雖然都被剔除,但新募兵士不願操訓,此為歷來兵事通病。今時不我待,李賊與周總兵大戰於寧武,而吳將軍手段過於溫和,臣覺得不妥。」

說著,張世澤露出猶豫的神情,崇禎皇帝揮手示意無妨。

張世澤繼續道:「若臣提督京營,還要向陛下借二十員大漢將軍,操軍時明甲執器列於場內,不從者以酷法鞭之,從者則予銀勵之,可收奇效。」

說完之後,張世澤又覺得有所不妥,便補充道:

「陛下以臣提督京營,然臣為勛戚,料想百官定有微詞,所以,除了臣以外,陛下還要指派一名朝堂重臣協領,以圖混淆視聽。」

崇禎皇帝斟酌半晌,覺得可行,點頭詢問道:

「愛卿心中可有人選?」

「啟奏陛下,左都御史李邦華非東林,為人至孝,卻口無遮攔,在朝中多有交逆,最為合適。」

又是這個李邦華,第一次朝會上,就是他振振有詞的提出讓群臣和太子南行舊都,自己呆在北京等死的策略,崇禎皇帝直到現在還有些氣節。

可思付半晌,卻又覺得張世澤說的很對。

首先,李邦華的確不是東林黨的人,甚至他還將朝中的大臣們得罪了個精光,說他是閹黨、浙黨、楚黨的人也不盡然。

李邦華做的事,好聽點叫仗義執言,往難聽了說就是自以為是、目中無人,作為一個少見的無黨派『正義』人士,這貨顯然是用來當擋箭牌的最佳人選。

「愛卿說的不錯,真正有此意,准!」

「陛下聖明。」張世澤心下大定,將長久一直在考慮的想法趁熱打鐵說出來:

「李賊號稱百萬,人數雖不至於此,但也不會太少。周總兵率寧武軍在代州駐防,能不能抵擋得住,還是未知之數。若到了危機關頭,陛下當從速南遷,以保萬全,再作打算!」

這話說出來,就連王承恩都倒吸了一口涼氣,要知道,南遷、議和這兩個字眼在崇禎皇帝那里就是禁忌,但凡於此相關的,都沒什么好下場。

不過這次崇禎皇帝十分淡定,面無表情的道:

「愛卿只管整改京營,此時朕自有計較,不必再提。」

張世澤心中知道可能性不大,臉上並沒什么意外的表情,只是嘆息一聲,揖身告退。

......

就在崇禎皇帝和幾位心腹討論接下來做法的時候,周皇後也在後宮召見國丈周奎。

起因是這樣的,周奎出了暖閣之後一直對崇禎皇帝的做法感覺不爽,覺得自己這個女婿太過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