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1 / 2)

張家口這個地方,最開始是朝廷為防備邊患而修建的屯堡,由萬全右衛指揮使張文主持修築。

從隆慶五年開始,朝廷花費黃金十萬兩於此開辦馬市,再加上俺答封貢等種種原因,來往的各地商愈來愈多,逐漸行成有『草原絲綢之路』之稱的張庫大道。

自此,這張家口也便是逐漸開始由軍屯重地轉化為商業城鎮。

到了崇禎十七年,由於張庫大道多年以來的發展,張家口不斷擴大,竟然與長城邊兒上的來遠堡連成一片,規模頗為龐大。

根據內廷所存的萬歷十五年最後一次統計,從那個時候起,張家口境內便有葡萄牙、荷蘭等國洋商開辦的商行四十幾家,國內商賈開辦的錢庄、票號又要有四十幾家,時人皆稱其為「旱碼頭」或是「武城」。

范永斗等八大蝗商的主家全設在張家口,張家口內的錢庄、票號以及各類商戶就連身為皇帝的崇禎都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卻能確定,那一定是數都數不過來。

不過話說回來,張家口雖然繁榮至此,但實際上和江南一樣,朝廷根本無法從此地收上一絲一毫的稅銀,儼然一個國中小國。

商戶們在朝中都有自己所謂的代言人,在當地就是富有的土霸王,官員根本招惹不起,對他們與韃清、蒙古互相之間的『友好往來』向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畢竟,有這幫子人在張家口從商,無論蒙古還是韃清,入寇的時候都很少往這邊打,官員和武將們也樂得如此。

良鄉大捷大快人心,不等天下人緩過神兒來,崇禎皇帝卻緊跟著下達了這樣一份殺機頓現的聖旨。

聖旨中明文提到,讓宣鎮總兵高傑配合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前往張家口捉拿,而且直接動用了宣鎮兵馬和京城錦衣衛還不夠,三廠一衛也是負責監督。

范永斗等『七』大蝗商聽見這個驚雷一般的消息,更是急成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向朝中的『代言人』送信送銀子,以求自保。

如果是去年的崇禎皇帝下達這樣的聖旨,范永斗等人還不會緊張成這副模樣。

按照常理來說,只要他們往朝中送點銀子,立馬就會有官員跳出來反對,用所謂『與民爭利』的借口與之相抵觸,愛惜顏面的崇禎皇帝多半會就此打住。

況且,那個時候宣鎮的總兵還是王承胤,這個家伙早收范永斗不少銀子,根本不會拿聖旨當回事兒。

可是現如今的情形卻不太一樣,李自成在西安誓師,揮軍百萬伐明,天下人都覺得明朝就要玩完了。

范永斗等七大蝗商更是急不可耐的向所謂的大順朝送銀子示好,說什么你只要打過來,我鐵定能讓當地官兵不抵抗直接投降。

大順的百萬大軍最開始如同所有人想的一樣,在各地望風披靡,所至皆是易旗換幟,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明王朝貌似正在轟然倒塌。

然而快半年過去了,李自成先是在代州受挫,如今又在寧武關久攻不下,損兵折將,蝗商們熟悉的大同、宣鎮總兵都被皇帝換了人。

這高傑收到旨意就像條聞見獵物的狗一樣,立馬屁顛屁顛的帶這幾千兵馬前來,看樣子是根本不打算留手。

良鄉大捷之後,崇禎皇帝在承天門外宣勝,寫下了「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這般振奮人心的話。

一批兵將得到升遷,許多人因為良鄉之戰得以擺脫世代的軍戶身份,自天啟年以來,朝廷威信竟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消息傳到山西之後,據說在寧武關外駐營的大順軍中傳來一夜哭聲,李自成驚怒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