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2 / 2)

周思昭由此而輾轉反側,心知必定會因此而遭受金州旗人的瘋狂報復,雖然自己是個駐守在金州的漢軍統領,但是漢人的職務在旗人面前,根本就是個笑話,還不是和豬狗一般的活著。

六月間某一天夜晚,周思昭床頭忽然多了一封信,署名大明臣,將中原發生的事情和朝廷新發詔令都寫了個一清二楚。

兩次大捷、梟首阿巴泰、罪己詔、籌建忠烈祠......

以上這些等等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再次觸動了周思昭的神經,他根本就不敢相信這些是真的,但以周思昭的立場來看,當時恰好是歸明的最好時機。

昔年毛文龍為袁崇煥矯詔所殺,但繼任總兵陳級盛卻不能有效管束諸將。

劉氏七兄弟在毛文龍時期都是南征北戰,在東江諸將之中有驍勇之名,但毛文龍死後建奴開始散步有關劉氏兄弟降清和朝廷要誅殺劉氏兄弟的傳聞,導致東江諸將人心惶惶。

作為繼任總兵,陳級盛沒能及時安撫劉氏兄弟,這也使得諸將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後由於各種原因,劉興治悍然挑起兵變,將陳級盛及其親兵一百余人全部殺死,而劉興基反對其兄,與張燾、沈世魁等人又殺了劉興治。

當時周思昭就在反對劉興治的諸將之中,在那場兵變之後,派來的繼任總兵叫黃龍,早年就曾在遼東征戰,雖然能力和威望都夠用,但東江鎮卻再也扶不起來了。

黃龍接管過來的東江鎮人心不齊,諸將離心離德,已經有一大批渡海去投了後金,早不再是原來的東江鎮。

並且自那以後,東江鎮就再也沒有什么軍餉和糧草補給,其余的人就像是被朝廷拋棄的孤軍,孤苦伶仃的飄盪在大海上。

雖然黃龍和周思昭仍然本著忠君為國的心思,但四分五裂的東江鎮卻明顯不如當初,最後黃龍帶著親兵戰死在旅順口,為國戰死沙場,最後居然連個蔭福都沒能拿到。

這最後一件事觸動了周思昭以及其余東江舊將的神經,一時義憤之下,他也只能跟著最後一批人投降後金。

崇禎皇帝自打穿越過來那時候起,就已經有意把東江鎮再搞起來,只是苦於無人策應,接到多爾袞北返的消息之後顧不得高興,趕緊派廠衛喬裝去遼東探查緣由。

對於多爾袞來說,這次入關顯然是所謂入主中原的天賜良機,能讓他一聲不吭的跑回去,很可能是給洪承疇那封書信起了作用,建奴老家有人鬧起來了。

廠衛在遼東的勢力雖然在明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但幾百年的底子滿清是不可能直接連根拔起的。

在東廠和錦衣衛的大力尋查之下,還是發現了許多隱藏極深的密探,由此周思昭這個名字也就是被報了上來。

身在冬暖閣的崇禎皇帝聽聞此事後極為重視,正好有意將廠衛的勢力在遼東重新弄起來,便是直接讓王承恩和李若鏈共同去辦。

周思昭這個人作為首先起事的毛文龍舊部,在崇禎皇帝這塊兒的作用極其重要,好不容易有人敢起來鬧事,那肯定是要借此機會狠狠給建奴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蠻夷!

不過提到這些人的處置方式,崇禎皇帝也有些頭疼。

這些人在歷史上投降建奴,再讓他們回來,也難保不會因為什么事情再投降回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東江鎮再搞起來。

讓毛文龍的舊部和遼東歸明的有識之士都去東江,這樣算是一舉兩得,既給這些人一個妥善的安置地點,也能把建奴心頭的這顆釘子再釘回去。

現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這些人討價還價,而是用盡可能多的利益把他們拉回大明這邊。

好在王承恩深諳此道,他與李若鏈商量許久,決定分別派人去聯系李成仁、周思昭還有洪承疇,將朝廷的意思說清楚,也好打消他們的顧慮。

眼下還有一件事不甚清楚,周思昭這條線,到底是因為偶然因素,還是老謀深算的洪承疇給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