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1 / 2)

這座忠烈祠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建成,甚至崇禎皇帝為此還換了一個工部尚書,將薛鳳翔革職查辦,也是馮銓重新入閣輔政的開始。

經過了外面的小插曲之後,眾人看著崇禎皇帝和周皇後倒也沒有最初那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了,就算不用差役們刻意阻攔,也沒有誰會冒冒失失沖出去驚到皇帝。

忠烈祠包括牌坊、山門、前殿、正殿等主體建築,另外為了特殊需要,工匠還另挑選地址建了涼亭、花園等造景。

來到祠堂門前,首先見到的便是兩座極其威嚴的石獅,左右兩側都貼著對聯,左側上書,「苦偕慘聽聞烈志堅貞實為漢梨天下少」,右側上書,「?血杖標青史忠心無畏堪比和璧世間稀」。

由於忠烈祠是新建,又是磚砌木梁建築,拔地而起的內部一應建築都是涇渭分明,走過門外石獅與對聯來到正堂之後,一塊表彰牌坊首先映入眼簾。

牌坊上是工整對仗的行草書,「忠烈保君王,哀哉刀下亡;英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據說是馮銓特意去找中書舍人李待問所書,為此事,崇禎皇帝曾對馮銓褒獎有加。

這個李待問在後世是人人著稱的抗清志士,在當代卻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舉世聞名的書法大家,所謂工文章,精書法,尤擅行草書,名震一時。

當時李待問正郁郁不得志,聽聞此事後雖然對身為閹黨的馮銓有所鄙夷和嫌棄,但他卻曉明大義,覺得是於社稷有利的正確之舉,很快就是釋然,高高興興的前來。

知道李待問這個人之後,崇禎皇帝自然不能放著這位忠臣不用,降旨將其擢升。

現在的李待問,已經因書寫忠烈祠牌坊有功而加官進爵為戶部郎中,可以大展身手了。

有些文官知道李待問因書寫忠烈祠牌坊而加官戶部郎中以後,當即便是捶胸頓足,悔恨不已,都覺得失去了一次往上爬的好機會。

實際上,擢升李待問是崇禎皇帝的想法,吏部只是遵從聖意照辦,至於那書寫牌坊有功不過只是為了達到目的所須的一個名份而已。

眾人進入忠烈祠來到前殿,迎面見到兩面銅像,以西側是瞪著渾圓大眼的西漢名將,長平候衛青,以東側則是十七歲封狼居胥,勇冠三軍的西漢冠軍侯霍去病。

衛青手持鋒芒畢露的青色寶劍,霍去病則提著寒光長槍,兩人交相呼應,守衛並護佑著整座忠烈祠,與外面的情況自然是有天差地別之感。

在衛青的銅像前面,立著一塊牌子,上書「功高蓋世」,霍去病的銅像前面也立著另外一塊牌子,上又書「永垂不朽」。

崇禎皇帝進來以後環視一眼,抬頭一看,卻見到在前殿的最上面,也便是衛青和霍去病的頭頂,畫著栩栩如生的天宮神將圖,當即便為漢家建築的博大精深所嘆服。

見此情景,武將和兵士們都覺得肅穆不已,就好比基督徒來到教堂一般,雖然這里沒有皇宮的富麗堂皇,但卻也能讓大家感受到這座忠烈祠處處透露著威嚴。

畢竟是供奉著去年戰死的大明英烈忠魂,所以無人不敢有絲毫的不恭不敬。

文官和武夫的想法截然相反,對於他們來說,這什么狗屁的忠烈祠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完全是當今昏君勞民傷財、與民爭利之舉,就該直接拆掉。

文關門回身一看,當即又是滿臉的鄙視,看看那些粗鄙武夫一個個激動地樣子,不就是幾個破銅像牌位擺在這里,至於這個反應嗎?

忠烈祠入祀者均設置牌位,其牌位之式樣及尺度皆有定規。

經過工部官員反復核定與商議以後報知崇禎皇帝御覽,最後決定入祀牌位一律藍底金字,邊花紋,上加牌額,下設牌座。

牌位中讓書法小成之人以小篆書寫入祀者姓名,有官銜者具官銜,左邊則書寫年齡出生地與籍貫所在,右邊述明殉難事由。

按照工部成規,忠烈祠牌位一律是長度一尺四寸,寬度六寸,兩邊各寬四寸,牌位所擺置的場所也因階級而異,有上層、中層、下層、兩側和正中間之分。

普通兵士統一安置在一個區域內,正常戰斗陣亡安置在一個區域內,基層軍官安置在一個區域內,有特殊功績者則被挑選出另外擺放在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