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1 / 2)

「除炮車外,國朝官軍素用之炮架也是拙劣,大部分地方官軍,運送、使用時都直接將炮身安置到木質炮架上,通過笨重的炮車運到地方再卸下進行安裝,不僅耗時耗力,而且起不到應有的威力和效用。」

「此番運抵京城這四門寇非林長炮,炮車、炮架都是技巧器精,甚至俯仰機構被前置並單獨出來,炮身變化不需要連炮車一起跟著俯仰,有專門的牽引機構,通過簡單組合就能和炮車一起變成四輪模式,大大便利於機動。」

說著,畢懋康臉上升起對西學科技的向往和欽佩之情,繼續又道:

「依臣所見,國朝要多多任用那些傳教士。若使用此四門長炮的炮身,只要讓大炮射擊時的晃動保持在射擊方向軸線上,對精度的影響就是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若使用此種炮架,我軍不需要發射大炮時保持原地不動,適當的後退可以有效的分散一部分後座力,還不會導致打不准。

這種炮車、炮架的組合甚至可以拉著重達兩千斤的巨炮出城野戰,而且還不會顯得笨重和影響射擊精度。」

崇禎皇帝點點頭,神色逐漸凝重起來,問道:「這些精細活,想要完全研究用到大明自己的炮上,需要多久?」

「回陛下,炮車和炮架固然重要,但若想火炮射擊精准,不會重蹈薩爾滸之役千余小炮僅斃虜數百人的覆轍,還需要幾樣其它東西。」

「其一,便是炮彈,我朝已有開花彈實例,西方此項技術更加成成熟。所謂開花彈,便是發射入空之後,可變成數枚小實心彈投射而下,亦如雷雨。」

「這些東西,國朝研究之後,臣會給他們換個名字,以免與西方混淆生事。」畢懋康見崇禎皇帝眼中有疑慮,又是說道:

「其二,多年以來,國朝火炮發**准程度依賴於炮手本身的經驗,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老炮手射擊精准,十中猶有二發不中,新炮手則需要不斷磨礪才能略微精准,耗時耗力。

陛下可聽過矩度、銃規這兩式物件?

據湯若望、南懷仁等人所說,西方現如今早已普及用這兩樣物件來測量直線距離與仰角,就算剛剛入伍的新兵,經過簡單操訓也能較准的發射火炮,臣覺得可以一試。」

「其三,平西伯所部關寧騎兵戰力之所以強悍,一方面是因為關寧騎兵盔甲、兵械精良,馬匹產自蒙古、遼東,健碩而腿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手中三眼火銃。」

「所謂三眼火銃,最高射程足百步之外,然近亦可揮擊,如同棒槌,身披厚甲不能抵,至今卻也是有些落後。」說著,畢懋康雙手呈上一個小巧精致的火器,繼續道:

「陛下請看,此物為轉輪打火槍,如今的西方騎兵,作戰時除裝備長刀以外,便是人手配備此物,射程可達二百余步,而且小巧精妙不會影響騎兵機動。」

崇禎皇帝拿過來一看,當時瞪大了眼睛,這他娘看外貌和後世的三八大蓋很像啊,這玩意兒在明末的時候就有了?

正當崇禎皇帝驚為天人之時,畢懋康卻不偏不倚澆了盆涼水,說道:

「可惜,臣手中只有一百年前西方的轉輪槍,還有許多不足,至於如今新式的轉輪打火槍,臣還是無從購得,不然若是將其裝備於新軍騎兵之上,戰力必會提升一大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