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1 / 2)

所謂的東林、帝黨之爭,實際上還是崇禎皇帝的皇權與群臣的權利爭奪,但凡遇上稍有作為,不顧顏面的皇帝,這種可笑、荒唐的爭端也便不會有什么懸念。

現在正是這個情況,一旦手握兵權的崇禎皇帝不顧及後世可能傳來的罵名與黑歷史,東林黨也便如同褪去衣衫的處女一般,只能等著淫笑不已的帝黨眾人壓將上來,卻是毫無還手之力。

事實上,崇禎皇帝也是考慮到萬歷年間曾發生的國本之爭。

東林黨人津津樂道的國本之爭,便是發生在萬歷皇帝寵愛鄭貴妃,想立現在的福王為太子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按輩分來講,萬歷皇帝是崇禎皇帝的爺爺。

盡管萬歷皇帝貴為一朝天子,但這樣的想法為自詡清正的東林黨人所不許,他們認為此舉有違綱常,不遵祖制,萬歷皇帝越是想立福王為太子,東林黨人則越是與之作對,紛紛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由此拉開了長達十五年的萬歷朝國本之爭。

東林黨的道理很簡單,仍然是用道德約束和掣肘皇帝,那個年代,朝堂上國本之爭愈演愈烈,東林士子則是在朝堂下不斷煽風點火,說什么萬歷皇帝被一個女人勾去了心魄,為一個女子而誤國誤民。

國本之爭的高潮是鋌擊案,與崇禎皇帝在暖閣外遇刺的事件如出一轍,鋌擊案之後,萬歷皇帝對朝堂上的東林黨徹底失望,對你來我往的黨爭亦再無興趣,結果就是福王離京就藩,皇長子朱常洛穩固了太子地位,是為明光宗。

說起來,這位光宗皇帝也是可悲的很,做了黨爭的犧牲者,繼位僅一個月便是由於紅丸一案而駕鶴西去。

東林黨人稱此為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萬歷皇帝為了立福王為太子,在國本之爭中共逼退了四個內閣首輔,革職、充軍、發配、庭杖大臣也有一百余人,自然是下足了決心。

但是最後,貴為天子的萬歷皇帝為了顏面卻還是妥協,這個妥協,實際上相當於皇權對東林黨集團的不作為。

現在的崇禎皇帝為防患於未然,便要將這個尚在萌芽之中的問題處置干凈,自己可是根本不會顧慮萬歷皇帝顧慮到的任何問題,顏面哪有性命重要?

雖然太子朱慈烺人稱年幼有位,善對且重法度,但他卻是東林黨一手培養起來,現在的崇禎皇帝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素來對自己這個便宜兒子沒有什么感覺。

正巧今年除夕時值雙喜,周皇後有孕,崇禎皇帝一方面寄希望是個兒子,想著重培養,繼為大明皇太子,另一方面,卻也要為日後東林黨可能的行動做准備。

後世來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朝堂上有了說一不二的皇帝,那就不能再有什么「眾正盈朝」的東林黨,要是朕說一句他們反對一句,那還能做成什么事了?

所以,內閣次輔蔣德璟等一些有識之士都是明白,這次貪污事雖大,但卻還遠不至於如今這大張旗鼓行瓜蔓抄的地步,完全是皇帝借機發難,想從東林黨手中拿回權利的有作為之舉。

回到內宮之後,崇禎皇帝迎來一名仁壽殿女官,說是懿安皇後有請。

其實,自打穿越過來以後,崇禎皇帝一直都在刻意避免與懿安皇後接觸,一方面是怕被這位皇嫂看出破綻,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後宮沾染上什么政事。

這次懿安皇後主動傳喚,想必是聽聞了朝上的事,崇禎皇帝心道躲不過去,也只好點頭跟隨女官前往仁壽殿拜見懿安皇後張嫣。

為了避嫌,崇禎皇帝一般都是在殿外隔著屏風與張嫣對話,但是這次,張嫣卻移開屏風,示意崇禎皇帝單獨進來,說是要好好的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