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1 / 2)

崇禎十八年夏,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在西安誓師,率領號稱百萬的大順軍第二次東征。

這次東征,李自成采取了崇禎十七年在代州時軍師李岩「避實擊虛,以奪取京師為重」的建議,避開寧武軍與西北大營的新軍,繞過明軍重兵防御的宣大一帶,直奔太原。

以牛金星的話說,此次大順軍主要目的不是與明軍決戰,而是奪下固關,進可直趨真、保兩地,轉瞬達京師,退亦可守住山西大半,為來年三征做准備。

其實讓崇禎皇帝氣憤的不是太原失陷,卻是往日只知一味強取豪奪的李自成,現如今竟然也學會了穩扎穩打,留有退路。

說起來也是有些好笑,明廷內部矛盾重重,關外的韃清和陝西的大順亦是如此,崇禎皇帝所處的京師,是多爾袞和李自成為了爭奪天下都必須拿下的地方。

這個情況,後世穿越而來的崇禎自是心知肚明。

現在的正統和大義名號是朝廷,誰第一個拿下北京,誰第一個逼自己掛上東南枝,那就是占據了應天之名,所以李自成為了轉移大順軍內部日益嚴重的矛盾,便開啟這所謂的第二次東征。

這種事自古多有之,每當王朝、國家內部矛盾無法調和之時,要么是以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達到調和的目的,要么就是和李自成如今做法一樣,發動戰爭來轉移注意力。

李自成誓師後的頭一個月,大明五省總督陳奇瑜檄立即做出部署,檄五省明軍會同西北大營新軍於固關,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太原,斬殺牛萬才,招降藺養成,可謂是風光一時。

然而好景不長,攻克太原之後的明軍內部很快就出現了軍將自相傾軋的老毛病。

軍將們本就是由於陳奇瑜本人的威望和崇禎皇帝如今聲威日隆才會前來,在明面上他們都是有說有笑,但各自都是軍閥,完全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所謂一拍即散,便是如此。

真正的導火索還是宣府鎮總兵高傑與大同鎮總兵白廣恩部下發生的火拼,他們兩個和唐通都是甲申年崇禎皇帝為了扭轉歷史大力扶持出來忠於皇室的軍將。

事實上,他們三人各有功勛,確確實實達到了扭轉歷史的目的。

只要皇帝信任,他們在大義上的決定上從不含糊,但三個人之間的各種新仇舊恨根本不是輕易就能調和的,崇禎皇帝不能用幾次召見做到,陳奇瑜縱是軍事天才,也同樣無法在短短數年之間感化。

李自成率大順軍主力進至汾州時,便是聽聞太原明軍發生火拼的事。

白廣恩和高傑之間的矛盾屬實已經達到陳奇瑜都無法調和的地步,其部下自然都是烏鴉一般黑,他們兩人還沒說什么,宣大兩鎮兵馬卻已經在私下開始火拼。

與此同時,其余明軍也是盡數亂起,各個軍將制止不及,再加上有些軍將暗自促成這種情況,一時間,陳奇瑜所發放的總督檄令彷如無物。

十余萬官軍搖身一變,立即成了十惡不赦的賊軍。

他們踹開百姓房門,當街奸**女,無惡不作,城內隨之十室九空,剛剛恢復生產沒有多久的太原城再遭劫難,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據說身在汾州城內的李自成聽聞消息,當即就是拍案大笑,連道是暴明將亡,天佑大順,即派劉宗敏領十萬大順軍先行,他自己則是在後點齊其余兵馬穩步前進。

劉宗敏心知此乃天賜良機,自領數千老營馬隊為先鋒,率大順軍星夜兼程趕到太原城下。

崇禎十八年十二月中旬,正當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進至清源縣的時候,前方傳來戰報,說是汝候劉宗敏率十萬大順軍勢如破竹,一舉攻克太原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