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1 / 2)

太平門位於南京城的東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門,以南是朝陽門,西北方向是神策門。

因為代表監獄的貫索在天市垣,而不在代表天廷的太微垣,所以南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大牢就設在門外貫城坊。

這南京內城太平門之所以取這個名字,為的正是城內太平安樂,按民間的說法就是當年牢獄中時常傳出囚犯的哀呼之聲,便將此地叫做「太平」,付以寄托。

雖然叫的好聽,在這里發生的事兒卻一點也不太平。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修建城牆,當時的官員認為南京城內十三門,需得上應星宿,才能福壽永康。

太平門,屬於北斗七星中的「天權」星,位於斗柄與斗勺連接處,因而太平門一帶又被稱呼成「貫索」——紫微斗數星曜之一,主「詞訟」,就是打官司。

於是,朱元璋干脆就把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大牢就設在太平門外,除此之外,他還在太平門外立牌坊一座,上書「貫城」。

當時劉基就曾向朱元璋建言,說是在「貫索」圍成的星環中,如果沒有其他星在里面,說明政簡刑清,反之則說明有冤假錯案,需得徹查,朱元璋深以為然。

洪武、永樂兩朝時,各種大案爭相不絕,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均是鐵石心腸,各在這太平門外的石道上大開殺戒,殺的幾乎都是讀書人。

現在民間的卷宗很難查到,但是崇禎皇帝內廷檔案記載的清清楚楚,當時被殺的人可謂數以千計,這還是保守估計。

一些封建迷信之人常說,每到夜晚便能聽見太平門外石道上當年被殺那些人凄慘的哭嚎聲,故而,這時候的金陵人又稱呼此地為「孤凄埂「。

究其原因,這時候的人都對這里有一股子懼怕之意,認為此處不祥,廠衛在太平門外石道被困,其中就已經有百姓發現這個事,開始有些退縮。

「長生,快到夜晚,還是離孤凄埂遠些吧,免得被邪氣入體,失了那一身浩然正氣。」這時,一個士子顯然也是有些忌憚,皺眉說道。

「哼,要走你走,我不走!」然而被勸到的那人根本不領情,冷哼說道:「錢老今日又被割了幾百刀,難道你想讓錢老繼續受此苦難嗎?」

這人說話間無形扣了一頂碩大的帽子下來,起初問話那人當即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因為這個時候,其余的士子已經各自怒發沖冠的看過來。

看那模樣,似乎自己出言只要稍有不慎,就將會落得那些廠衛一樣的下場。哪還有什么昔日同門的情份在里面,好像都被洗腦了一樣。

眾人正在喊打,番子們被逼無奈,外圍不少人已經抽出刀徐圖自保,但至今還沒人敢砍第一刀。

為首的士子似乎也知道番子投鼠忌器,自己人多倒根本不怕他們什么,難不成這些番子還能將自己這幾百人一並殺了不成。

那士子擺手幾下,站出來高聲要喊出些什么,可他話還沒出口,剎那間,一支飛箭直接將他脖頸射穿,頓時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抽搐著倒在血泊之中。

周圍人群頓時一肅,百姓們不再上前,各自面面相抵。

士子們推出幾個膽大的上前,然而不待他們說出話來,就見神武軍都督周經武帶著大批兵士包圍了石道,他眼光死死地盯著這些士子道:

「你們好大的膽子,東廠奉駕貼拿人,鬧了這么久的拒捕這筆賬還沒算,如今竟然又敢公然與朝廷作對!本都督看,你們是一個都不想活了?」

一名士子卻是冷笑一聲說道:「誰叫那昏君寵信權閹,被蒙蔽了雙眼亦殊不自知,我輩士子熟讀聖賢書,奉己為公,自然要站出來替天下人鳴不平!」

「正是!」已經有人說話,後面的人膽子自然大了些,又一個士子站出來喊道:「所謂的商稅,不過是那昏君與民爭利,變著法的收取遼左三餉而已!」

「取消三餉才多久,這昏君如今又在榨取民財,哪里有絲毫仁聖之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