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1 / 2)

在南京期間,由於宮殿多半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已經完全不可住人,崇禎皇帝暫時居住在南京守備府,下旨以此地為行宮,管理全國政務。

從張府回到守備府以後,已經是深夜。

崇禎皇帝正想休息,畢竟做個皇帝實在是太累,尤其是這種歷史上早就亡國的皇帝,一個不慎就要玩完,所有事務全過己手才能放心。

屬下那么多文臣武將,其中忠心耿耿者有,心懷不軌、兩面三刀者更多,管理他們這些人和朝廷各種黨派之間微妙的關系,實際上比崇禎想象的要更累。

就在崇禎皇帝剛伸了個懶腰,打算回去休息的時候,卻從門前跑來一個小太監,說是南京戶部尚書王鐸已經在門外,有急事求見。

王鐸這個人,崇禎皇帝實際上是非常鄙夷和嫌棄的。

這廝不僅在歷史上是跟著錢謙益投清的急先鋒,而且自己來到南京之後,這廝所作所為無不是在爭權奪利,讓他拿出銀子為朝廷做事,就像拿的是他自己的銀子一樣。

你是南京戶部尚書,那是朕的臣子,管理的都是朕的錢,朕把銀子交給你管,別他娘的後入為主,都當成自己的!

朕讓你拿著我自己的銀子出來做事,朕都不心疼,你他娘心疼個什么勁?

上次崇禎皇帝借著王鐸的手敲打張爾岐一番,其實就是不想讓這家伙太飄,文人就是平日表現的再淡泊名利,再仙風道骨,等它們全都真正到了自己跟前的時候,又有幾個能不驕傲自滿的。

王鐸見崇禎冷落了張爾岐,以為自己小算盤得逞,番子密奏,說這廝回府之後簡直高興的不得了,興奮地說,這南京地界畢竟還是他們南都朝堂臣子的天下,崇禎皇帝早晚還是要走。

聽到這個消息,其實當時崇禎皇帝確實有些好笑,你說也是,一個北京就夠頭疼的了,非得再搞出一個南京分治,這不是沒事找苦吃么。

既然自己來南京了,那就得把這一塊收拾的消消停停,徹底讓它不會再出任何亂子,而且江南一帶這么充盈和軟繁華的地方,到處都是驕奢淫逸的大戶,不多收上來點銀子,怎么把大典賞賜出去的都賺回來。

自己辦了大典,所有軍兵的心都向著自己,這時候想辦什么事兒都行,說白了,就算直接屠了整個江南,那幫拿刀的都敢用命陪著自己,要是光辦個大典就走了,也太浪費時機了。

當時不斷接到廠衛密奏的崇禎就已經在考慮一件事,那就是裁官,在南京內外大規模的裁官,先試試水!

崇禎皇帝在京師醞釀了一年多,終於把北京六部和各部院衙門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裁掉幾萬人,出什么亂子了嗎,並沒有。

按祖訓上所說,南京的六部,主要職責是留守,可現下有點留守的樣子嗎?

就那戶部尚書王鐸私下里所說,自己來了自己才是皇帝,自己一旦要是走了,他們抱著南都小朝廷,直接就是土皇帝。

現在有兩個朝廷,都是正統,北京就算被流賊和清軍打下來了又怎么樣,歷史上南都這幫貨不還是歌舞升平,直接擁立一個在武英殿即位了么?

崇禎皇帝是過來人,也知道明朝是南北兩京制,北京是首都,又稱「京師」,南京是陪都,也稱「南都」,在某些人的眼中,這兩個·其實都算京師。

與北京六部不同的是,一般南京六部甚至南京所有的官署都很少有事可做,個別的像兵部、吏部算是有事可做。

吏部每六年一次的「京察」,甚至北京吏部都不得插手,全都是這幫南京官員說了算,也就是說,京師每一次的京察,實際上只是局限於北方各省。

同樣的道理,京師戶部也只是掌管北方各省的錢糧、賦稅,正德三年,劉瑾在武宗暗中支持下開始變法,把江南一帶的各種稅收事務,由北京戶部負責。

「南京引板,俱令銷毀。」

正德五年,劉瑾失敗被誅,戶部官員順勢聯合奏請,「刷印鹽引,仍隸南京戶部」,武宗被群臣逼迫,只好批准,這件事至今崇禎二十年一直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