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1 / 2)

京師百里之外的山海關,無論經受了多少戰火,依舊穩穩矗立。

曾幾何時,關外盛京城內的多爾袞,望向山海關的方向攥緊了拳頭,就如望著一座永不能跨越的巨山,滿清愛新覺羅家三代的努力,至今仍不能破關而入主中原。

三屯營敗後,多爾袞明白,自己想要率領八旗軍入主中原的日子,更遠了,已經遠的就連他都觸目不及了。

崇禎二十年二月底,這座頂著「天下第一雄關」名頭的山海關,儼然如孤城絕塞一般,兢兢業業的充當著外族進入中原這最後的屏障。

然而現在的山海關,卻早已不再是關寧軍一支兵馬在守了,名義上還屬大明朝廷,但內中卻錯綜復雜,總的來說,還是被寧遠伯吳三桂握在手里。

迎恩門關城之上,山海關參將趙忠看著京師方向,自語道:「皇上這時候也該回到京城了,看來是替朝廷拿回山海關的時候了。」

「參將,你是想要......」隨趙忠來的心腹將領,如今朝廷的山海關游擊將軍宋喜聞言一驚,皺著眉頭說:「關寧軍依舊控制主關城與各城門,唐部、高部都被打發到瓮城和左右翼城,咱們的部下更是已經被打散,怎么拿回來啊?」

「城中五十余萬軍民,其中三十多萬都是吳三桂從寧遠帶回來的,這些人對咱們官軍印象不好,要不要再等等。」

趙忠本名趙四,還是山東隨朱以海謀逆的主將,承蒙崇禎皇帝不棄,沒有處置還欽賜趙忠這個名字,就算死在山海關,那也是能入忠烈祠的忠義,與亂賊有所不同。

此時的趙忠已沒了後顧之憂,他捏住城磚,道:「等不了了,皇上在山東的時候與本將說過,待聖駕與大軍回了京師,就是山海關重歸朝廷之日!」

「前些時日,撫寧衛城的張總兵也給本將來了信,時下是最好機會,西賊正與白桿軍鏖戰,順賊還沒恢復元氣,到時他也會出兵相助。」

「而且本將看,最近那吳三桂也有些坐不住,早晚要動手,與其等他先動手,莫不如咱們先動手!」

這山海關自甲申十七年開始,就被皇帝安排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將領,從已經歸附吳三桂的山海關總兵高第到唐通,再到如今的前山東叛將趙忠,剛好湊成了一桌麻將。

本來唐通所部有兩萬山海關守軍,唐通更是帶來近三萬兵馬,趙忠少了些只有三千多人,但這些人對於吳三桂來說,都是不定之數。

此時的山海關內,充斥著各種勢力,有想投清的,有想歸附朝廷的,也有仍死心塌地跟著吳家的,早已不再是鐵板一塊。

「關寧軍步軍五萬,騎兵兩萬,人數還是太多,貿然動手,只怕勝負難料,萬一將吳三桂逼反投了韃子,參將,你我二人可就是千古罪人!」

宋喜先是點點頭,而後又想起什么,憂慮地道。

「逼反吳三桂?」趙忠聞言冷笑幾聲,摸著下巴道:「此時看來,這種事是千古罪人,但只要山海關最後重歸於朝廷,咱們就會編入青史,流芳百世,是大忠大義!」

「你可知朝廷如今缺的是什么?」趙忠反問宋喜,見他不斷搖頭,便又道:「朝廷可不再是十七年的時候了,且不說京師內外禁軍與城防軍,京畿一帶各地兵馬,又有哪支敢不聽從皇帝號令的?」

「在天津衛有張名振的新操水師,薊鎮有黃得功的勁旅,三屯營有楊御藩的鐵軍,喜峰口有藺養成的馬隊,兀良哈鎮有蒙古人的騎兵。這最近的一支,就是永平總兵張鼐手下兵馬,距此地不到三十里。」

「只要山海關生亂,撫寧衛兵馬可朝發夕至,你說說看,如今南北皆無事端,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朝廷缺的是什么?」

宋喜越聽面色越亮,趕緊道:「屬下明白了,如今朝廷缺的只是個討亂的名義,就如那堆砌已久的木柴,咱們到山海關來,就是要做那燃起烈焰的一丁點兒火星子。」

趙忠點點頭,回頭看向寧遠伯府邸方向,道:「皇上是位少見的聖主,早在南下平諸藩之亂的時候,應當就是已經想到如今這一步了,這吳三桂是必須要除掉的,就算本將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都准備好了嗎?」

「回參將,都准備好了,末將召集了三十號不怕死的弟兄,都想跟著參將點燃這一把火,將狗賊吳三桂臉上這忠孝的面具撕個稀爛!」

宋喜興奮地說道,全然不見了方才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