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1 / 2)

說起來,這西羅城的戰斗,還算是比較小規模,參戰的就只有烏爾邁的蒙古兵還有新組建的皇家火槍騎兵隊。

牟文綬率領的山東兵算是各支兵馬來的最快的,可就算等他們進來的時候,卻發現關內其實早就結束了戰斗。

城上的這些關寧兵也不管什么,直接是按照官軍將領的要求,把手中的兵器丟成一堆,坐著或者蹲在地上,什么也不用再管,只等上頭來人吩咐就是。

那把總心中長舒了一口氣,心里面知道方才自己若是下令抵抗,只怕手下這幫人也不一定同意,沒准轉身就把自己獻出去,現在該是就要人頭落地,全家盡喪了。

小小個西羅城,又是被突然襲擊,抵抗也堅持不了半個時辰,現在又是全部投降,速度自是更快。

甚至最開始那把總讓出去報信的人還沒跑出去或是做什么別的動作,城門就被那些蒙古人推開了。

這封信被張世澤接到手里,他看了一遍,頓時心生一計,不僅沒有燒將其毀撕壞,反而朝一旁降兵問了幾句什么。

不多時,正蹲在人堆里的把總在胡思亂想時,走過來一個官軍百總,將他從人堆里拎出來向前一推,隨口道:

「那個誰,英國公有事找你,快去吧。」

「英國公有事找我?」

聽到這三個字,把總心下頓時一驚,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國公這么大個官兒,找自己要么要命要么就是天上掉餡餅。

這種時候,把總滿心想的都是回京和老婆孩子團聚,無論要命還是有餅,他都十分不想去。

他卻沒有想到他一走,蹲在他身邊地那些關寧降兵也是松了一口氣。

吳三桂的關寧兵都是根據當初孫承宗和袁崇煥方法選的關外人,大部分是寧遠、錦州和松山一帶人士。

到了山海關,吳三桂覺得自己兵馬雖然精銳,但數量實在太少,又讓夏國相和胡國柱在臨榆和山海衛一帶精選了部分本地人充入軍中。

這些人在本地都是有家有口,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海主關城外圍的東西羅城和臨榆縣周圍的營地,縱深很遠。

城上這些防守外圍西羅城的關寧兵多是本地招募的,鮮少有吳三桂的嫡系,這把總就統帶著為數不多從關外撤進來的精銳,方才牟文綬粗粗統計了一下,人數大約在八九十個。

就是這些關外常和韃子作戰的老卒,被吳三桂視作嫡系,戰時卻是第一批投降的,本地兵至少還上城試著守了守。

究其原因,自是因為此時崇禎緊緊握著這些所謂精銳的家人,只消一句話傳回京師,都會人頭落地。

歷史上李自成東征的時候,大明已經玩完,崇禎的前身都上吊殉國了,形勢所迫根本沒幾條路可選。

再加上李自成步步緊逼,這些人的家人又基本在大順軍進京的時候遭了災,杳無音訊,就算心中再不願意,當時跟著吳三桂挺而走險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現在不同,大明在崇禎的手上有了中興之象,朝廷西北和西南戰事節節勝利,家人的小日子在京師過得好好的。

不少人還經常接到家書,說是京城治安變好了,橫行的廠衛番子近日不再那么囂張,朝廷還常常賑濟災民,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

這種情況之下,傻子才會跟著吳三桂去投清,那不是腦子被門擠了么?

吳三桂是無路可走,但他們有一條明路啊,諸藩之亂的叛軍都能被改編或者遣返回鄉,自己為什么不行。

本地兵有一點與關寧兵不同,他們雖然在入軍的時候收了吳三桂的銀子好處,可也得了警告,這關口若是出差錯,家里人的腦袋就要落地了。

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兵卻比精銳要敢戰,倒是也說得通了,張世澤利用這一點,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分化瓦解關寧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