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1 / 2)

隆慶六年,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舊制,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

該城竣工後,阿勒坦請示隆慶皇帝,經過一番激烈的朝議爭論,最終被後者賜名為「歸化城「,因為城內銀佛寺的存在,這里因而正式成為塞外蒙古各部心目中的聖地。

多年以前,這座規模較大的歸化城,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著一派蒼郁生機。

據傳當時的歸化城由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當地的蒙古人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庫庫和屯「,譯為「呼和浩特「,漢意又為「青色的城「。

崇禎皇帝心中明白,此時的歸化城,實際上也就是後世呼和浩特舊城區的雛型基建,不過眼前見到的殘垣斷壁,卻怎么都不像是能與後世的大城市聯系到一起的。

崇禎二十年八月初五,崇禎皇帝親率京師禁軍三萬,火槍騎兵八千名,以及從附而來的宣、大各路明軍,號稱十萬大軍,浩浩盪盪來到城外草場上駐營。

時隔多年,大明皇帝的旗幟再度飄揚在塞外的廣闊草原上。

起先城外的草場上寂靜如斯,很多明軍閑談時都說,這些蒙古人多半是不會來了,可是很快,土默特的汗率先帶著馬隊趕到,在歸化城方向扎下營盤。

初五、初六這兩天,無數的蒙古部落不斷來到歸化城外,這里人喊馬嘶,但是各部來的人數都不多,最近的土默特汗不過帶來了三千多部眾。

除了土默特以外,第二個到的便是常年在嘉峪關外駐牧的察哈爾部。

阿布奈死後,他的兒子布爾民由於親善大明,被部眾擁戴成為新的可汗,雖然如今察哈爾已經衰落,但是在明廷正式對察哈爾世襲的可汗封號有所動作之前,察哈爾的汗還是草原上的可汗。

所以,布爾民帶了諸部中人數最多的五千名部眾。

緊跟著則是內喀爾喀三大部,土謝圖汗袞布帶了四千名和碩特的部眾,車臣汗碩磊同樣帶著四千部眾,三大部的最西邊那個扎薩克圖汗卻一直都沒有來。

早些時候曾大打出手的科爾沁部、四子部落來了,還有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茂明安、烏珠穆沁、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亦悉到場。

這些部落各自的汗王或首領攜帶部眾都不多,但卻嚴格按照部落的強弱來有所區分。

比如眼下較為強盛的內喀爾喀三大部還有和碩特,除了沒來的扎薩克圖汗,其余三部各自的汗都待了四千名部眾。

土默特部稍遜,但一直也是塞外游牧的大部,他們的首領帶了三千名部眾,科爾沁雖然在諸部屬中下,但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免於遭受許多大災大亂,已成大部。

新上任的科爾沁汗彰吉倫為表明自己的地位,刻意帶了四千名部眾前來,為的正是要在這次會盟中,尋求與喀爾喀三大部平等的地位。

其余的部落多是中小型,四子部落在其中是大部,他們的首領帶了兩千名部眾,余者諸部或一千或幾百,人數不等。

這些部落都是在初五和初六這兩天來的,當他們來的時候,營盤最中間的地方已經擺上了一面塞外的大型地圖,每新到一個部落,便是在地圖中插上一個小旗。

待到了第五日晚間,歸化城外早已是一片的人山人海,最中央那副碩大地圖前面圍滿了各部的人,地圖上插滿了小旗子,代表著只這些已經到來的蒙古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