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1 / 2)

遠處有座山,山中有個土坡,土坡的前面有個茅草屋,茅草屋里邊兒住著一個剛二十歲的小伙子,這個小伙子叫做孫雲球。

穿著青色長衫的文康裔拿起眼前這副仍顯得有些粗糙的鏡片,口中在不斷的嘖嘖稱奇,不斷點頭說道:

「以年別者老少花,以地分者遠近光,文玉,你可真神了!我就看不明白了,怎么這么難的東西,總是能讓你給琢磨出來?」

文康裔也是自幼鑽研鏡片的制作之法,杭州城眼鏡商行的東家文若之正是他的父親。

這文家也是杭州甚至江南都有名的眼鏡世家,萬歷年間文家曾出過一個被萬歷皇帝召入宮內詢問鏡片制作工藝的家主,顯赫一時。

文康裔的父親文若之與孫雲球的父親孫志儒是好友,孫雲球與文康裔兩人更是在同一領域研究多年的摯友,前者用來鑽研的資金就是他說動了自己的父親在支持。

孫雲球桌上擺滿了各種鏡片的半成品,屋中也是雜亂不堪,但他卻異常高興,頭也不抬的說道:「自偽元以來,眼鏡就已經傳入中原,但現有鏡片根本無法磨片對光,朝廷對此也不甚重視,制造工藝極其復雜落後,而且非常昂貴。」

孫雲球拿起一副如今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眼鏡,搖頭說道:「即便是用此等落後工藝造出來的粗劣眼鏡,尋常患有眼疾之人便是傾家盪產亦實難買到一副。」

說到這里,孫雲球有些氣憤,「這是我自己制作的鏡片,比那些昂貴的更加好用,雖然還粗糙了些需要改進,不過卻能使患有眼疾的人真正減輕痛苦。」

孫雲球年輕時就到杭州去學習制鏡技術,在茅草屋自修之時又接受了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傳入的幾何、物理等科學知識。

經過自己制作眼鏡的實踐積累和探索,孫雲球終於在兩年前掌握了「磨片對光」技術,他創造性地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鏡片,還自己發明了磨制鏡片的牽陀車。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文家在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不過文康裔知道,自己父親是個商人,他如此支持孫雲球的研究,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孫雲球雖然也知道那文若之是在利用自己,可如今朝廷昏暗,根本不重視眼鏡磨光技術,他也就只能繼續用文家的錢來研究。

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研究根本不可能,要是其他的商人很多還根本不如文若之,他起碼和自己的父親是老友。

經過一番悉心研究改進之後,孫雲球已經對磨鏡對光技術有了很大的了解,他甚至能根據眼疾患者年令大小、疾症不同而隨目配鏡,這是令人不可置信的事。

就像方才文康裔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孫雲球就如同伯樂,能輕松的讓患者配到適合自己眼睛的鏡片。

在拿到他全部資料的崇禎皇帝看來,孫雲球本人就是一台各功能齊全的機器。

孫雲球可以單獨磨制凸透鏡和凹透鏡,在茅草屋獨居研究的這些年,他成為了有明一朝第一個嘗試利用水晶石制成鏡片並且獲得突破的科學家。

在孫雲球的桌上雖然散亂,但卻都是寶貝。

這上面有水晶石磨制成的存目鏡、萬花鏡、鴛鴦鏡、放大鏡、幻容鏡、夜明鏡和千里鏡等各類光學制品,其中有些也是文康裔幫助他一同制成。

文康裔戀戀不舍地放下眼鏡,他忽然想到,若是這么重大的突破叫自己父親文若之知道,只怕會立刻逼迫他為自己家制造新式鏡片以獲取暴利。

按孫雲球所說,這種最新的鏡片造價是原本老式粗糙鏡片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但精度卻是三倍還高,如果按原價賣出,甚至比私鹽還利潤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