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1 / 2)

「進山!」

距京師千里之遙的俄羅斯境內,剛剛結束了一場短促而激烈的戰斗。

這場戰斗的雙方,便是駐扎在遼東的明軍及以北不遠的一批俄軍。

至於導火索,則是因一批不過幾百人的小部落。

本來沙皇阿列克謝是打算趁著中原內亂之時,入侵黑河流域,將俄羅斯帝國的領土擴大。

但是他沒料到,明軍忽然之間就滅了滿清。

這就造成一個結果,收復遼東之後的明軍,勢必要和正處在擴張期的哥薩克人接壤。

沙俄似乎並沒有把如日中天的大明放在眼里。

崇禎二十三年,本世代居住在貝從加爾湖附近列拿河畔俄羅克屯的魯古雅鄂溫克獵民,因受到哥薩克的屠殺,被迫舉族遷到額爾古納河流域。

盡管已經舉族南遷,但哥薩克人顯然並不打算放過每一寸土地,他們每後退一步,哥薩克騎兵就要向前逼進一步。

到了這個時候,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覺得根本已經無路可退,便聯合鄂倫春人、鄂溫克人等眾多部落,向南面的中原王朝求救。

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向大明進貢了一批鹿皮、鹿茸,表示誠心歸附之意。

這個由魯古雅鄂溫克獵民組成的小部落,也被當時的明人稱之為「使鹿部」,人數不多,估計也就七百多人。

本來這樣的小部落,根本不可能入堂堂崇禎皇帝法眼之內,但出人意料的是,大明方面對此反應強烈。

經過內閣商議,使鹿部遣使抵達京師的當天,就有一匹快馬緹騎出京,催促遼東明軍火速馳援。

此時駐守在遼東的明軍總共由三個總兵管轄。

其一,是沈陽總兵李定國,其二,是李成梁之孫,清新總兵李遵祖,其三,是總永平移駐遼東,現任廣義總兵的張鼐。

此前很多人看不懂崇禎花費如此大的心力招募一個無名之輩,但是現在,他們都見到了這位皇帝的遠見卓識。

歸附大明之後的李定國,先是在平定雲南奢安之亂的時候展現出了出眾的戰略眼光,而後又在隨征遼東時建立了赫赫戰功。

就連如今的內閣首輔蔣德璟都不得不由衷地贊嘆一句,這個李定國,真乃百年未有之將才。

至於李遵祖,他是現存的遼東李氏一輩最能征善戰者,也是當之無愧的家主。

在收復遼東的戰爭中,李遵祖率領李氏老卒,每戰必登先,屢建奇功,現已官拜五軍都督府左都督。

李氏和建州素有舊怨,讓李遵祖為清新總兵,讓他鎮守建州、塔魯木衛一帶,自然最為合適。

至於張鼐,原本雖然是跟隨李自成的反賊,但自從臨陣反正,歸附朝廷以後,在永平府一直都是兢兢業業。

隨崇禎征南逐北,多場戰斗累積下來,功勛雖然不多,但勝在苦勞艱卓,軍中威望比李定國和李遵祖都要高出很多。

正如皇太子座師談遷在給朱慈烺授課時所說,「有此三人捍衛大明邊疆,遼東之土當可固若金湯。」

明軍占領遼東之後,當地旗人意圖恢復韃清的蠢材舉動不是沒有。

可每當一次反叛被明軍平定,緊接著迎來的,便是對全遼旗人更加血腥的肅清。

對這些仇人,明軍沒有一個是下不去手的。

當收到朝廷命令之後,首當其沖的,正是與俄羅斯接壤的廣義總兵張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