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2 / 2)

為什么不選這奧斯曼當這個對手,奧斯曼現在已經步入衰弱,而且這貨就連崇禎也是扶不去來。

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不大,但跨度不小,世界貿易往來都從其領土上經過,撐不到五十年鐵定會成一盤散沙。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奧斯曼的不可控性。

相對於奧斯曼,主動尋求與大明聯姻的神羅,顯然已經知道誰是他的爸爸,奧斯曼卻不同。

後世知道現在他們是在急速衰落,可人家自己不這么認為,還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帝國。

在下令水師全面圍攻日本之後,崇禎又把監禁在南京多年的唐王朱聿鍵放出來,讓他帶著全家前往東南亞。

什么意思,朱聿鍵也不明白,聖旨上寫的,是把他封到本土以外去建立藩國。

這個藩國,整合了安南那一片原本諸多的東南亞國家領地,例如大城、金邊王朝和安南,都在其中。

朱聿鍵被冊封為國王,世代為大明鎮守該處。

除此之外,崇禎在保留朱慈烺皇太子身份的前提上,將十二歲的皇九子朱慈灼封為永定王。

崇禎皇帝還特意交給周皇後一份密旨,囑咐她只能在朱慈灼成年以後該打開的時候才能打開。

在朱慈灼成年之前打開這份密旨,視同作廢。

別的不說,對於周皇後,崇禎皇帝還是會無條件相信的。

崇禎皇帝首先在歐洲扶持起神聖羅馬帝國,形成大致「雙雄鼎力」的局面,讓後世皇帝起碼有個形式上的對手或強大盟友。

其次,滅掉奧斯曼,控制全球貿易和海陸交通,讓這個時代的大明真正意義上站在世界第一這個位置。

分封信任的親王和皇子到打下來的遙遠版圖去建立藩國,則是為了以防不測。

日後就算崇禎死了,也會給繼位的朱慈烺留下這樣一個局面。

在歐洲,起碼明面上處於強盛的神聖羅馬帝國與大明亦敵亦友。

而在本土周圍,朱聿鍵、新建伯一系控制的印度,還有日後朱慈灼將要分封出去建立的藩國,都會對中央本土虎視眈眈。

本土大明國勢強盛時,這些藩國會老老實實的繼續當弟弟,一旦本土大明顯露衰弱跡象,他們難免就不會安分守己。

這都是崇禎為了後世之君繼任以後發現大明世界第一,然後好吃懶做,愈發無為的情況。

在崇禎皇帝看來,就算讓諸藩國的皇室為了大明本土起刀兵相爭,最後角出一個最強者繼續為皇帝,也要比一代不如一代的持續衰落下去要好。

因為崇禎皇帝就算死了,他僅次於秦皇漢武千古一帝的英魂會永遠留在大明京師,本土都是每一代分封皇室中最強者永遠最看重的帝黨。

無論崇禎死後多少年,在大明本土坐上正統皇帝之位的,永遠都會是天下中的至強者。

靖難成功的朱棣就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這個最終奪得皇位的最強者,能力要比那些正經繼位過來的要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今後這些可能發生的皇位爭奪戰爭,都是大明皇室的內斗,強者君臨世界,得到好處的都會是大明百姓。

而這樣一個靠武力奪取皇位的強者,是不會坐視當年崇禎大帝打下這一片江山失去的。

其實歸根結底,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在挽大明於將傾,並且將版圖擴張到了所能達到的極限之後,搞出來的無非也還是太祖朱元璋和成吉思汗分封的那一套。

這畢竟不是現代,世界太大了,大明就算能一個一個地區打下來,但很多地方倫理不同,文明不一,全都守住根本就不現實。

崇禎只能這么做,至於繼位以後的朱慈烺能不能玩過朱聿鍵、朱慈灼他們,那就要看天意了。

當然,這一切都還太遙遠,畢竟眼下崇禎還沒有任何年邁的跡象,才剛跟奧斯曼宣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