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1 / 2)

自崇禎三十年到崇禎三十五年的時間里,整個世界上只剩下了一個聲音:

「偉大的大明帝國皇帝、羅馬皇帝、俄羅斯大皇帝、文殊皇帝、天可汗,崇禎大帝萬歲萬萬歲。」

這不是夢境,這就是現實。

七年前,克里特戰役中,以李定國為主將的明軍一戰擊潰波拉斯和比特利斯,踩著他們兩人和無數敵軍的骸骨開始了自己華麗的變身。

在那以後,無數明軍自巴爾干半島登陸,解放了被奧斯曼竊占多年的伊斯坦布爾,並且崇禎皇帝宣布,將其改稱回「君士坦丁堡」。

在這里的街道上,不僅有明甲持銳的明軍衛兵,更有無數各族平民在此叫賣,但最上空卻飄盪著大明的玄鳥旗。

兩年之前,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末任蘇丹默罕默德四世被人發現凄慘的死在一處草房,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明在全世界無可動搖的霸主地位。

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提起,大明及西班牙、奧地利四國當權者簽署了由內閣起草的「和平憲章」。

這份憲章標志著崇禎二十九年提出的設想在那一年成真,世界上有了一個正式的全球維和組織——「帝國議會」,用於維持全世界的秩序與和平。

當然,帝國議會總部被設在大明的京師。

漸漸的,三年又過去了,大明這個名字成為了讓全世界顫抖和敬畏的存在,而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了大明帝國在西面的文化交融中心。

在這三年中,帝國議會增加了二十三個成員國,也有十八個國家因不服從帝國議會的諭令而被滅國,現在則降級成為飄盪著大明國旗的「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禎皇帝給印度平民大明百姓的身份以後,印度國內卻接連動亂不堪,甚至波及到了向來安平的本土。

這引起了內閣的高度重視,蔣德璟當即召開會議商討此事。

多番打聽之後,這場動亂的具體原因自然是因為印度人民向往大明國內安定、富足的生活,無論曾經的貴族,還是如今的平民都在想方設法的進入大明本土。

崇禎三十三年全國人口普查,大明本境的漢族百姓一億兩千萬人,其余各族人民共有兩千多萬人,其中印度人就占了一千八百多萬。

經戶部緊急會議,向內閣提交了限制外族人口進入本境的章程。

奇怪的是,這一還在審定的章程卻被崇禎皇帝越過內閣會議,直接下旨執行。

很快,這一旨意被貫徹到本境各省。

根據最新的「外族人口入境律」規定,包括印度地區、遠東地區及歐洲地區的各族平民今後若想獲得大明帝國平民身份,就必須擁有得到認可的一技之長。

所謂一技之長,就是只有當朝廷認定你入境以後會對大明的經濟及各個方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是徒增人口負擔的無用之人。

在這一法令出台之後的半年,內閣下發了後續政策,即在現有的本境各省進行外族人口普查。

這一普查,是強制執行的,而所謂的「本境」,既有統一之後的永樂年時疆域,還囊括了已占領的遠東和東南亞部分地區。

外族人口普查,很顯然是帶有些許所謂「民族歧視」特色的,並且也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許多血腥事件。

這也很快被別有用心之人捏住大說特說。

崇禎三十五年六月,一名前印度平民在孟加拉地區率眾反叛,號稱是要終結殘暴大明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由於正在強制執行的「外來人口普查政策」拒絕了大多數印度人及俄羅斯人進入大明本境的機會,這次孟加拉忽然發生的反叛居然迅速擴大。

反叛軍宣稱新建伯王先通為大明留在印度的「走狗」,並以移民後的漢族百姓為主要攻擊目標,聲勢很快傳播到大明本境。

孟加拉反叛軍迅速得到響應,這令駐守在該地的守備將軍祖德仁深為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