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3000次(2 / 2)

大醫凌然 志鳥村 1304 字 2020-06-10

解剖3000次是什么概念呢?

假如每天解剖兩具屍體,解剖3000次需要1500天,得5年不休息不請假的呆在解剖室里,還得有那么多的屍體給你解剖。

事實上,即使是專業解剖屍體的法醫,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下來,也很少有解剖過3000次的,特別是考慮到新人期間的解剖數量和質量要大打折扣,正常地區的非正常死亡案件數量不足,完成3000次解剖,對於大部分的法醫或醫生都可以說是遙遙無期的目標。

歷史上,新wyn學派的老大羅基坦斯基據說完成了3萬例解剖,從1827年10月到1866年3月,用了39年。那段時間,也是人類解剖的高峰期,羅基坦斯基是專業的病理解剖學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就是解剖,他的工作就是解剖,他有一個學校的一個專業的助手和學生負責解剖,還有時值巔峰的維亞納大學背書。

在羅基坦斯基逝世差不多150年後,醫院和大學已經很少進行解剖了,大學是解剖不起,屍源的價格貴的離譜,且供應不足,每年能有200位大體老師(遺體),就自稱奢華了。

醫院一方面感覺自己不需要,也懶得安排人手去勸說家屬並實施解剖,另一方面,現代屍體解剖的結果證明,有三分之二的死亡病例與診斷錯誤有關,醫院也擔心招惹訴訟。

因此,21世紀成長起來的醫生,參與的上肢解剖別說是3000次了,就是300次,都難能可貴。

應該說,3000次解剖的經驗,已經可以看做是行業頂尖的標桿了。

就凌然的感覺,3000次的上肢解剖的經驗,獲得的難度,應當與完美級的徒手止血相當,都屬於一名醫生窮極一生,全身心的投入一輩子,才能獲得的知識。

而就用途來說,除非凌然有朝一日沖上戰場,否則,手部解剖的經驗或許更有價值?

不過,這樣的類比也不正確,手部的局部解剖的應用范圍偏於狹窄,或許,這才是中級寶箱是中級的緣故?

凌然各種想法紛至沓來,很快放棄,他給自己倒了一杯清水,坐回到椅子上,再對著陽光,豎起自己的雙手,默默的打量起來。

此時,他看到的是一雙手,他的腦海中,卻已經涌現出了無數的細節:

完美的掌骨,完美的指骨,完美的魚際肌群,完美的小魚際肌群,完美的蚯狀肌,完美的腕掌側橫紋,完美的掌遠紋……

「凌醫生,你在給自己看手相呢?」小護士王佳推開門,正好看到凌然在看掌紋。

「我在想手部解剖圖。」凌然依舊看著手掌,回答她的話。

王佳眼睛睜的老大,望望凌然,又望望凌然的手,心里暗暗嘆了口氣:雖然是男神,但是真的好變態啊,這樣子讓人怎么和你聊天?哎,但是真的好帥啊。

「凌醫生,你幫我看看手相吧。」王佳迎難而上,將白白嫩嫩的小手送到凌然面前。

凌然正好想找只手來比較一下,於是一把抓入掌中,邊看邊道:「腕背側橫紋不太明顯,掌骨很好摸,比正常人的略小,沒什么特殊的……」

王佳的雙目近乎失神,不安的扭動著身體,滿腦子都在回盪一句話:牽手了,牽手了,牽手……

「哎……」凌然輕輕的嘆了口氣。

解剖之於醫學,到了高端的范疇,並不是尋找標准模型了,真正具有學術意義或醫學意義的成果,反而應當是異化的。

比如解剖學創始人的梅克爾,他的胚胎學就是建立於先天畸形之上的。羅基坦斯基最重要的專題論文是《心臟間隔缺陷》,最引人矚目的動脈疾病圖譜是罕見的結節性動脈周圍炎。

王佳的手並沒有畸形,對於剛剛獲得3000例上肢解剖經驗的凌然來說,也就沒什么好研究的了。

凌然將之放回了桌上。

王佳「呀」的一聲,悵然若失。

良久,王佳猛的回過神來,問:「你剛才為什么嘆氣?」

「我發現你的小拇指比較短,懷疑有中節短小,摸了一下,達不到標准。」凌然有些遺憾的站起來,又問:「是不是手術室安排好了?」

「是……」王佳很有種想撲上去,狠狠地咬凌然一口的沖動,中節短小?我能咬斷你的中節阿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