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三章 極品書生妻20(1 / 2)

這個時代的農業稅收大概是二十稅一,也就是你每收獲一百斤,上交國家五斤,5%的稅率,也不算特別高,尤其是對方並不會每年挨家挨戶地稱你今年收了多少糧食,而只會按照你家的畝數,根據一個官方畝產數,來估計你的稅額。

而官方給的畝產數,都是不怎么高的,是絕對會低於正常產值的,像李家,之前有十五畝田,一年兩季稻,大概能產上萬斤稻,但在官方的統計里,一畝只算他們兩百斤,這樣一年兩季稻,只算六千斤,收的稅只有三百斤罷了,相對於他們家的收獲,根本不算多的。

不過就算不算多,那也是三百斤稻子啊,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別說三百斤了,就是三斤他們也舍不得的,所以自然是能不交稅就不交稅了。

十五畝就要交這么多稅,要是李四郎手上有八十畝,就算按一畝兩百斤算,一年兩季稻,就要交1600斤的稅,這個數字,可不小了,所以朝廷免了秀才糧稅,事實上也是能給秀才們省不少錢的。

事實上,就這點稅收,國家還收不上來,因為這個王朝跟她現實世界的明代一樣,也有人鑽王律的空子,知道那些讀書人有免稅額,會帶田投獻到那些讀書人名下。

雖然表面上讀書人的免稅有限額,按理也不會出現收不上來的情況,但是那些讀書人並不是老老實實地只收他免稅限額內的田地,不少人都會收超過他們免稅限額的投獻,秀才可能還沒這么大膽,但舉人以上,只要有一定權勢,不少人就會這樣干,反正上面的人又不會下鄉一個一個地查——真要這樣認真,一個一個地查,這人可能立馬就會成為整個朝廷有田階級的死敵,所以誰也不會干這種傻事——關鍵還是縣一級收稅的人,只要拉攏好了本地的父母官,誰會管你名下有多少田。

就這樣,這個王朝在農耕時代還過得有滋有味,沒有財政破產,一開始安然也很奇怪為什么,後來據安然多方打聽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王朝有商業稅支撐——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並不抑商的時代,商業的發達,導致有大量商業稅可收,農業稅也就可有可無了,收不上來也就算了。

安然感覺,這一點跟宋朝有點類似,國家有的是錢。

卻說當下李大郎三兄弟聽了李老太爺的話後,不由互相看了眼,最後李大郎道:「我們回去商量下。」

卻是沒馬上同意。

李二郎、李三郎也是這個意思。

安然明白為什么,因為投獻需要將田地掛到別人名下,有些人擔心明明是假賣田,但萬一對方不講信用,哪天真的將田收走了,那他們豈不是要哭了?為了省那點稅,將田弄丟了,那可就太不劃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