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主公,莫忘歸(一)(2 / 2)

陳白起稍一回憶,便記起這首曲子的來歷了。

她緩緩道來:「這首曲子好似講的是遠在夏商時一位將軍為國而出征在外數年,其妻日日等待,卻因不知其境況便托人書帛一封,經過百般周折,千里迢迢,方將這封家書送至前線,而當家書好不容易被送到軍營之時,那將軍其實已百戰將死,他被抬入營中醫治時,已剩奄奄一息,得知家書時,他便讓旁人替他將信帛拆開,然後費力看上一眼,只見上面只寫了扭扭曲曲的三個大字——莫、忘、歸。」

「將軍當場便淚流滿面,但隨即卻又淚中帶笑,他看著家書,留下一句吾魂定歸國矣後,便闔然長逝。後來宮廷一樂師感懷其情,便將此事譜成曲流傳下來,並為其取名為——莫忘歸。」

姜宣冷眼聽她講完,咬牙道:「我與你講的是正事!」

陳白起看向他,道:「我與你講的亦是正事啊。」

她嘗試著牽過他的手,見他沒有抗拒,便拉著他走到池水旁:「你可知人總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活?這曲中的妻子是為了丈夫而活,她怕他忘了她,便家書一封提醒丈夫莫亡歸,而丈夫則為是了國家而活,即便是死了,亦要魂歸故土。只是這其中有人幸運有人則是遺憾,有人苦苦等候終是等到了自己要等的人,有的人為國而戰亡但有人卻為國而取勝,最終榮歸國土。但無論是誰,在沒親眼見到自己所期待的結果之時,都是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著。」

姜宣的手本是溫熱,但卻在她掌中一寸一寸地冰涼。

「你是說,你亦要如此執迷不悟,不到最後一刻便不會放棄?」姜宣側目,惡狠狠地瞪著她。

陳白起沒有正面回答,她道:「你知道那樂師為何最初譜的是一曲凄婉的兒女之情,但最終流傳於世的莫歸亡卻變成了宮廷激將曲嗎?」

姜宣轉開眼,負氣地盯著池水。

「因為在亂世,在連基本生存都變成一種艱難之事的時期,比起兒女之間的這種小情小愛,人與國家之間的大愛卻更為令人盪氣回腸,產生共鳴,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白骨掩蓬蒿,他們如此這般堅持究竟是為了什么?」

姜宣聽到她最後一句反問,如同觸電一般渾身一震。

「其實早在我踏出那一步之時,我便不再是一個人了啊,姜宣……」陳白起垂眸:「我已經辜負不起那些站在我前面的人與護著我身後之人了。」

姜宣猛地掙開她的手,並一怒之下將她推入了池水之中。

所幸池水不深,方及陳白起的腰際,她雖一身濕透狼狽,卻撐岸緩緩站了起來。

「陳煥仙!我姜宣真是瞎了眼才認你是我唯一的好友!好,你講得好,簡直太好了!你問心無愧,你誰都不敢辜負,便只好犧牲我一人來成全你的忠貞,你的信仰!」

他憤然轉身,便疾步離去。

而陳白起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少年走得急切,從步履與背影皆能看出他的悲憤與哀恨之情。

她並沒有從池中起來,而是彎下腰在池底摸索了起來,許久,方從淤泥底中摸出一支玉笛。

她垂睫盯著這支玉笛許久,借著稀薄的月光,指尖輕輕摩挲著玉面上雕刻的「仙」字。

「每個人的境遇如果都能夠自行選擇,我想我本願是保全你,而非犧牲你的……」

——

姜宣一路疾奔至寢殿,便斥退了所有侍衛,大醉了一場,姜斐收到消息急忙趕過來時,便被已經醉得神智不清的姜宣抱著腰哭訴。

「哥,為什么我不是她的不辜負,而是她的犧牲,她何以如此狠心待我?!」

姜斐聽了姜宣的話,本不解其意,後來遣心腹一打聽方知前後緣由,不由得心中一酸,同時亦明白那個叫「陳煥仙」的同窗再次傷了他。

「那阿兄便殺了她!」姜斐一向斯文儒雅的面上露出冷意。

「不要——」姜宣卻急聲阻道:「不要殺她……為何要殺她?只要、只要殺了孟嘗君,殺了那該死的田文,她便會知道,我方才是她最正確的選擇……」

姜斐低頭,怒其不急道:「你對她還是如此執迷不悟?」

姜宣忽然怔愣了一下,他似囈語般道:「我方才也對她講過這句話……我講她為何要執迷不悟?卻原來我與她是一般的,她越不放手,我便亦不會放手,我與她竟是如此相似,不親眼看到結局便是死亦不會瞑目的啊……」

姜斐見他斷斷續續講完一番醉話,便閉上了眼睛,他長嘆了一聲。

「宣弟,你放心,你想要陳煥仙,想要孟嘗君的命,阿兄定會傾盡全力,替你達成心願的!」

——

吱吱吱——窗外風聲不停,傳來樹葉跟房檐的摩擦之音。

陳白起於睡夢之中驀地睜開了眼睛。

她側過眼,透過窗欞縫隙射進的月光,看到了她枕邊的「小蜘」。

「你怎么回來了?」

她起身,取過一旁的外衣罩在肩頭,心覺有異,便開啟了與「小蚊」的視野共享。

嗡嗡嗡嗡……小蚊就像一個移動的攝像儀轉動著影像。

她見孟嘗君深夜獨自一人出了門,門外無人把守,而他所在的這個地方就像一座無人凋零的廢墟一般,灰敗破舊,腐蝕的綠藤爬滿了荒涼的牆體,頹垣廢井。

看這情況著實不對,孟嘗君到底要去哪里?

陳白起迅速穿好衣物,隨手將「小蜘」放在肩頭,一揮手,便化成了一團模糊不清的黑霧匿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