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一章 三十六塢堡(2 / 2)

國色生梟 沙漠 2039 字 2020-08-09

楚歡對這一點,心里倒是清楚。

雖然從官府到士紳,都在想辦法弄糧食,但是弄來的糧食,卻也不能拿出來賑災救命,大家都清楚,朝廷要應對東南的危局,只能暫時先將西北丟在一邊,對於朝廷會送來大批的救災糧食,只能是一種奢望,即使官兵剿滅了天門道之亂,但是帝國東南遭受嚴重破壞,關內多地出現民變,也導致許多田地荒蕪,朝廷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那只能是痴人說夢,西北想要依靠朝廷是靠不住的,只能自救。

西關三道,本就不是盛產糧食的地方,自產的糧食一直都無法支撐關西的需要,每年還需要從關內運糧過來,不過按照目下的局勢,關中就算有余糧,也只會往東南運過去,而不是調到西北來,對於帝國來說,東南近在咫尺,天門之亂對帝國京都的威脅太大,帝國的一切資源,都要以東南戰事為先,西北山高路遠,在帝國被邊陲,而且西梁大軍已退,相比起東南的局勢,西北在朝廷眼中的分量自然會輕很多。

北山和天山二道,雖然沒有遭受西梁軍的直接破壞,但是因為大批難民的涌入,而不少難民直接從流民變成亂匪,在天山、北山打家劫舍,實際上也是經受了西梁軍入侵的間接破壞,只是損失並不像西關道那樣大。

北山和天山二道,勒緊褲腰帶,倒也能夠湊合著撐過去,但是西關的情況明顯不同,西關四州的其中三州直接遭受破壞,房屋被毀,田地被破壞,糧食牲畜更是幾乎被劫掠一空,灰茫茫一片真干凈,西關從上到下都明白,想要子孫後代活下去,就必須要先撐過眼下這一年,從外面得來的糧食,大部分都要用作糧種,如果不能省出糧種用於耕種,來年便沒有盼頭,眼下若是將得到的糧食用來填肚子,那么接下來所有人就只能等死。

糧食要種下去,老百姓就只能撐過這一年,在來年收成之前,西關將一直處於缺糧斷食的狀態,西北本就苦,再缺糧少食,餓死人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那西北軍呢?」楚歡皺眉道:「西北軍現在情況如何?先前西北軍一直都是在寧山一線……!」

「哦,據說余老將軍去世前,已經做了安排。」周仁康解釋道:「西梁人打進來之前,雁門關有十萬守軍,打到後來,剩下不過三四萬殘兵敗將,余老將軍從關內調動了幾萬衛所軍過來,將西北軍的舊部也都收攏好,余老將軍去世後,幾萬西北軍將士都已經調到了雁門關那邊,余老將軍從關內帶來的人馬,暫時還沒有撤回關內,他們也還在寧山那邊駐扎,不過前些時日聽說消息,西北軍損失太大,要補充兵馬,雁門關只靠那幾萬人實在不成,西梁人反復無常,也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打過來,所以衛所軍很有可能要調到雁門關去,補充西北軍的兵力……總督大人,這也是下官聽他們胡亂說起,不知道是真是假……!」

「本督暫時也不大清楚。」楚歡皺起眉頭,調兵是兵部的事情,兵部擔心西梁人去而復返,從他們的角度來說,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楚歡心中清楚,西梁的摩訶兄弟正在打的你死我活,還有那個艷麗狡猾的古薩大妃,西梁九部已經分裂,內亂廝殺,摩訶藏就算才能出眾,想要鎮壓內亂,抓住大權,也不是三兩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按照楚歡推測,西梁人甚至在五年之內都無力往中原而來。

周仁康笑道:「不過衛所軍在關內也是坐著吃軍糧,還不如調在雁門一線守疆衛土。朝廷無力救援百姓,但是西北軍的供給,總不對短缺的。」

楚歡問道:「西北軍的糧草物資,都是朝廷供給過來?」

「一直是這樣。」周仁康道:「帝國四大倉,西山那邊的陳揚倉,一直都是儲備給西北軍的軍糧,朝廷的供給倒沒有出問題,有時候因為特殊原因耽擱了補給,朝廷也會從西北當地的官倉調運糧食送到西北大營,然後再從陳揚倉補進過來……不過現在西北官倉早已經沒有存糧,只能從陳揚倉那邊調過來……!」

楚歡心中暗嘆,周仁康是小小的知縣,他只知道西北軍的供給是從關內的陳揚倉調過來,可是他哪里知道,如今陳揚倉早已經空空如也,楚歡在戶部的時候,就調閱過四大倉的庫存,四大倉中,支撐遼東赤煉電的吉平倉糧食就不足,河北的孝陵倉,用來支撐韓三通打青天王,金陵倉雖然還有存糧,卻不敢輕易動彈,恰恰是因為金陵倉不能輕易動彈,所以戶部一度從陳揚倉調糧,陳揚倉之前一直支撐西北對抗西梁,早就支撐不住,再加上往東南調運一些,已經是空空盪盪,西北軍等著從陳揚倉送過來的軍糧,可是他們卻哪里知道,陳揚倉已經是無糧可送。

楚歡知道這種事兒絕不能透漏半句,他此前是戶部侍郎,知道陳揚倉空了,倒也無妨,可是若被其他人知道,特別是被西北軍知道,那後果不堪設想,軍心一動,後果是災難性的,楚歡只求朝廷不要太過糊塗,只想著東南,若是忘記了調運糧食送到西北邊陲,西北軍鬧起兵敗來,自己可是有些撐不住。

雖然西北軍也一直缺糧少食,曾經一度甚至有西北將士餓死,但是好歹朝廷也還是往西北斷斷續續送過來軍糧,即使如此,也聽說西北軍軍心不大穩當,如果他們當真知道軍糧完全斷了,不拎起刀子造反那才是怪事,當兵為吃糧,現在不求吃飽,若是連活命的糧食朝廷都無法供給,西北軍那些漢子們也就不會想著為朝廷賣命了。

楚歡不好在這個問題上多說,問道:「西北軍調回到雁門關,雁門關是否開始修復了?」

「哪有那么容易。」周仁康苦笑道:「總督大人,西梁人作惡多端,雁門關被他們連續拆卸了幾個月,好好的一座天塹關卡,硬是被他們毀掉,殘垣斷石,下官前些日子還聽說,現在便是連小兒也能在亂石堆中翻過雁門關,想要將幾十里長的雁門關恢復成以前那個樣子,需要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勉強笑道:「朝廷沒撥下銀子,誰也動不了。」

「那西北軍如何屯守?」

「這個下官倒是聽說過,余老將軍去世前,下令西北軍在雁門關內修建塢堡,塢堡用土石修建,現在雁門關那塊到處是塢堡,聽說要修三十六座塢堡,每隔幾里建一處塢堡,塢堡邊上建營,西北軍到時候會劃成三十六營,只是具體怎么個情況,下官知道的也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