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難於重復(求訂閱)(2 / 2)

「而後我就四處撿書看,能借到什么書看什么書,能學什么書就學什么書!」

劉仁景緩緩吐聲。

沒有系統的修行,他早年的修行堪稱混亂。

這不是他一個人如此。

對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而言,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不例外,何況當時他們的家族已經因為動亂落魄了下去。

大伙兒能學什么都不會有太多挑剔。

即便是不完整的典籍,諸多人也照學不誤。

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少人可以具備挑剔的資格。

劉仁景修武被時代硬生生逼著轉向了修文,也不得不發憤圖強向上。

梅、蘭、竹、菊、松五人中,劉仁景的修為最高,但他混跡的圈子只有這么高,除了秉性和興趣方面的問題,這或許也能說明其他問題。

「我入了宗正寺,這其中的原因只是宗正寺能收繳各類道書道經」劉仁景噓唏道:「我看這類書沒有任何門檻,也能任由我翻讀。」

「師伯英明!」

「你別看我對道家人喊打喊殺,但我私下修行的道經並不少」劉仁景吐聲道:「人人都以為我是傳統的大儒,但我實際上只是個半吊子文人,若是要我在道家開宗立派,我也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本事!」

劉仁景吁出一口長氣。

他不僅僅是儒家文人的半吊子,也有道家人幾分水准,眼下他還具備了半吊子武將的本事。

年歲到了六十歲,劉仁景沒想到自己居然還能拿刀上馬作戰。

這很不實際,但又在他身上切切實實發生了。

近半年的不斷修行,他在晚年有了一番莫名的際遇。

這是長孫無忌和李鴻儒等人設置的一個大坑,但他在這個坑里撈了寶貝上來。

不論李鴻儒的態度是承認還是否認,又或是關心之言,劉仁景已經能做出准確的判斷,甚至能猜測出其中的原委。

他低低吐聲,介紹著自己半輩子的經歷。

「師伯經歷離奇,其他人學習您大概是一件難事了!」

每個人機緣不同,即便李鴻儒想造設,也難於去重復。

譬如他的一氣化三清,譬如裴聶執著於一劍殺敵,譬如裴守約文武雙全的天資,譬如李靖,譬如……

劉仁景的遭遇顯然難於讓其他人學習。

這是明明有修武的資質,但又因為時代硬生生逼成了文人和道人的綜合體。

這其中夾雜的因素太多,也最終造設了劉仁景的獨一無二,難於讓其他人重復與學習。

「像我這樣的人多不多?」劉仁景低聲問道。

「難於判斷」李鴻儒搖搖頭道:「我們只能大致猜測死掉的人,但難於去猜測活著的人!」

一部《煉經》,這能讓仙庭大修煉者與被投胎者的糾纏與隱藏替代有提前顯出。

不論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又或五十歲六十歲,諸多人的隱患齊齊被誘發了出來。

至於誘發的後果如何,李鴻儒等人也只能聽天由命。

命壞一些如張儉,命好一些如裴旻等人,命運難測如許敬宗等人。

又有劉仁景誤認為走火入魔後自救的成功。

一切到現在遠沒有結束。

「如果這冊典籍被仙庭人發覺用處,會不會帶來徹底的負面影響?」

劉仁景問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李鴻儒思索了很久。

「如果他們通曉了這冊典籍,又屬於全身心下界投胎,數年甚至數月內就能將原意識取代,這種事情非常不好,但或許也會產生一個契機!」

人間有聖人,也有下九流的盜賊強盜。

仙庭投胎到人間早早恢復記憶並不算完全的壞事。

只要在朝廷的規則內,這些人修行向上也只是一個個強力的大修煉者,甚至於這種潛力有限,想再次登高的可能性很低。

如同公孫舉、陶依然等人一樣,即便再叛逆,游離的大修煉者也不過是江湖草莽,難於對已經劃分的地盤占據,也難對整個國度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而進入了朝廷,想在朝廷中攪風攪雨也能基本承受。

畢竟沒有仙庭大修煉者在朝廷中搞事,他們自己也會搞事。

不僅僅是過去,即便是現在,大唐的朝廷爭斗也從未停止過。

在這種前提下,誰冒然插入進來都不好使。

數個仙庭下凡者難於形成大勢,若是有一群仙庭下凡者全身心投入了人間,舉事失敗後就是一場空,或肉身死亡,或難於重歸仙庭,又或需要重新凝練元神之軀,苦熬漫長的歲月。

全身心投入下界一個仙神,也意味著很可能要出局一個。

只要大唐朝廷能熬過去,仙庭中能全身心投入下凡的仙神便會大幅度減少,後續百年只會剩下一些小打小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