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兩線作戰(1 / 2)

鑒於高麗余眾叛亂蜂起,安東局勢動盪漸脫離朝廷掌控,燕王雖率軍平叛卻兵少將寡困於遼東數城。

李治與武後擔心愛子安危,力壓彈劾李煜的御史等一眾朝臣,決議發兵馳援李煜。

在令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吐蕃後。亦令左監門大將軍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為燕山道行軍總管,率兵四萬至遼東,協助安都護府大都護燕王討伐安舜等高麗余眾,又遣司平太常伯楊昉綏納高麗亡余。

薛仁貴得朝廷任命後,就與阿史那道真、郭待封開始整集兵馬,派出斥候打探青海吐蕃各城駐軍情況及各條道路,只待大軍所需糧草到齊便立即發兵。

具聞吐蕃名將論欽陵率軍號稱40萬北上攻入安西四鎮,薛仁貴此次出征所領兵馬不過五萬,還是孤軍深入青海腹地。

薛仁貴與諸將商議後,唯有率軍速戰速決方能取勝,否則被從安西回防的吐蕃數十萬大軍困於青海,在外無援兵,內缺糧草的情況下,那就真是插翅難飛。

高侃在得朝廷任命後,感慨了一番:「戎馬半生,好不容易享了一年多的天倫之樂,就又身披戰甲奔赴沙場。」

高侃馬不停蹄,帶著朝廷旨意前往駐於營州的李謹行所在地。此次朝廷出征高句麗的兵馬征調的全是唐初內附於營州歸李謹行統轄的粟末靺鞨部四萬番兵。

李謹行為粟末靺鞨部酋長突地稽之子,其部落家僮有數千人,以財力雄據邊關,被四夷所忌憚。

東西兩支兵馬同時組建征討敵國,大唐自此開啟了兩線作戰模式。

劍牟岑在擁立安舜為高句麗新王後派去新羅的信使帶回來了好消息。

新羅王金法敏不但承認了安舜的高句麗王位,還提出相互聯盟反唐的建議。

劍牟岑與安舜欣喜不已,立即與新羅來的使臣結下兩國攻守同盟合約,驅逐唐人,兩國將世代友好。

劍牟岑提出,由於高句麗常年戰爭,百姓流離失所眾多,田地多荒蕪,國內富戶之家大多被唐國擄走。其部下數萬大軍所需的糧草從高句麗各地難以征集到足夠的數目,需要新羅提供糧草和軍械支援

新羅王金法敏得知這一情況後,咬了咬牙,不顧國內因常年與百濟、高句麗戰爭,青壯年大量死傷,谷貴人飢的狀況,撥給劍牟岑三萬石糧,並派一萬精兵駐於邊境七重城,以便隨時入高句麗增援。

劍牟岑和安舜在得新羅糧草軍械支援後信心大漲,准備發兵,一舉光復高句麗舊地。

但從遼東逃來的高麗殘軍口中得知,唐軍以經剿滅安市、烏骨城中高麗與新羅聯軍,不日將渡鴨淥水進抵平壤。

這條消息讓劍牟岑和安舜又驚又怕,心想起事還是晚了些,造成遼東所在的高麗反唐義軍主力被唐軍消滅,安市、烏骨等要城再次被唐軍所占,令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為今之計,當速集中兵馬屯守平壤門戶辱夷城。劍牟岑還想再派兩支兵馬去守鴨淥水右岸兩座進入朝鮮半島的咽喉要地泊灼、大行城以阻唐軍南下。

可從烏骨逃來的高麗士兵口中得知,早在十幾日前烏骨就以失,這么長時間,此二城離烏骨如此之近,定為唐軍所占。令劍牟岑懊惱唐軍進軍速度實在太快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