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征4(1 / 2)

李煜在安東意氣風發時,駐軍於大非川的薛仁貴卻愁容滿面。

薛仁貴聞郭待封兵敗自烏海撤回大非川後,吐蕃大軍便緊緊的圍了上來。兩月間,唐軍與吐蕃對峙於大非川上,大小數十戰,可一直沒能讓薛仁貴抓住機會擊敗吐蕃軍主力。

吐蕃大相欽陵親率大軍遠遠的駐於數十里外按兵不動,僅派偏師與唐軍糾纏。

兩月間吐蕃不斷的有援軍從西、南兩個方向而來,以對唐軍乘包圍之勢。令薛仁貴在大非川中撤又撤不得,北面就是大非嶺,山路險峻,若撤必被吐蕃軍追擊,撤退恐怕就變成全軍大潰逃。何況薛仁貴心中一直都在尋找戰機一戰擊敗吐蕃,扭轉敗勢。

兩年前在高句麗戰場上揚名立萬的薛仁貴隱隱有大唐第一名將之姿。自李績死後,大唐軍界更是無人戰功能出其右者,一生征戰沙場從未敗績,心中的傲氣豈會輕易因郭待封善自行動戰敗而蒼慌退回大唐?

更何況此次出征的唐軍主力三萬精騎並沒有太大損失,在薛仁貴眼里,還有扭轉戰機的可能。雖郭待封損失了大量糧草輜重,但他還在大非嶺上留下了不少,加上薛仁貴在烏海繳獲的吐蕃軍大量牛羊糧草才撐到了現在。

可眼下薛仁貴以經等不下去了,吐蕃軍嚴防死守令薛仁貴抓不住戰機,源源不斷的吐蕃軍更是呈三面合圍之勢令薛仁貴此時想退軍都退不得,以經到了必須與吐蕃分個你死我活。

軍中糧草以盡,薛仁貴召集諸將,准備在近幾日與吐蕃決戰。

此時的吐蕃大營,吐蕃大相欽陵胸有成竹,為了打敗薛仁貴,兩月間為了纏住他不惜損耗兵力,白白傷亡兩萬余。不過和眼下增援來的援軍和即將獲得戰果比起來,兩萬人就顯的不過是氂牛身上的一小塊皮,何況都是些吐谷渾人。

四十萬大軍,欽陵幾乎傾國而來,連入西域的大半兵馬都被調回,整個吐蕃現在除了國都邏娑還有不少精銳部隊外,以無可調之兵。

欽陵眼神深邃的遙望唐軍大營,對左右將領說道:「近幾日薛仁貴必出營與我軍決戰,下令全軍做好准備,務求一戰擊敗唐軍。」

「謹遵大相令。」

兩日後,薛仁貴率全軍出營與吐蕃戰於大非川。除了北面的大非嶺,黑壓壓的吐蕃軍從東南西三面殺入戰場,大非川中四十三萬余唐吐兩軍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自開天辟地以來,這座世界屋脊上爆發的最大規模的兩軍交戰。

唐吐兩軍連戰兩日竟不分上下,而戰場上則布滿了兩軍士兵的屍體,更多的則是吐蕃士兵的屍體,三萬余唐軍損失過半。

薛仁貴也身被十數創,若不是武藝精湛,悍勇難當又箭術超群,說不定就如明之張獻忠、黃得功一般在率軍沖鋒時被清軍一箭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