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不錯的提議(1 / 2)

參觀一遍遼東造船坊後李煜甚為滿意,喜顏悅色的連連誇獎許自正等人干的不錯。

「諸位這大半年里辛苦了,本王在這里謝過諸位的不辭辛勞才將遼東造船坊建的如此美好。待遼東造船坊完工後,上至坊主下至工匠,按每人的功勞大小,從二十貫起賞錢,並按功賞土地,從八十畝起。功勞越大者,賞的越多!」

「臣等代表遼東造船坊所有工匠謝過殿下賞賜!」許自正及造船坊三個部門的高管止不住臉上的笑意急忙拱手謝恩。

楊詩雁撇撇嘴,瞧著在一幫幾十歲大叔、老翁恭維感謝下自得意滿的李煜,不屑的小聲低估道:「收買人心的低俗小伎倆。」

站在旁邊的馨兒聽到,對楊詩雁淡淡一笑道:「郞君伎倆雖有些低俗,早被前人用爛了,可在收攬人心上,還是這些用爛了的小伎倆最好使。」

「說白了,他就是仗著手里有錢有土地,不然誰了他。」楊詩雁撅著嘴不服氣道。

「呵呵……」馨兒捂著櫻桃小嘴輕笑不已,郞君和詩雁兩人在一起,關系不論多好卻總是犯沖,真是一對奇怪的人。

許自正等一干遼東造船坊管理官員那是由衷的高興,咱們在這里大半年的辛苦,殿下也是看在了眼里,哪怕再辛苦一點也是值了。不少人心下都想著,待殿下離開後,命護衛狠狠的抽打一番那些懶惰的奴工加快速度,最好能在殿下新年回來後就把遼東造船坊全部建成。

至於會不會累死很多人,他們才懶得關心呢。這就是一幫不服我大唐王化的蠻夷,死光了最好。

造船坊技術部的幾位高管,也是李煜所熟悉倚賴的幾位造船大師也是興奮的無以復加,幾十歲的大師傅抖著花白的胡子笑的合不攏嘴。有燕王的這句話,他們再辛苦也在所不惜,還為後人掙下幾十上百畝土地。

若沒有李煜對他們的看重,他們這會不知在哪個造船坊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多少錢,也就勉強糊個溫飽。

哪像現在,自從被燕王殿下找來後,負責造船,研究新的船型,雖也辛苦,但每月的工錢那是拿在手里足足的,養家糊口都還有多余,像他們這些技術部的高管,拿的工錢都過上小富豪般的生活。

船坊包吃包住,一日三餐,兩餐必有肉食,高管有專門的房間等等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還受殿下這樣的千金之軀的尊敬,這放在以前那是不可想像。

他們這些匠人一像被朝廷視為低賤職業,士農工商,地位僅比商人高一等,可過的日子和官府的待遇比低一等的商人差遠了,淪為四級中最低賤的一級了。

哪怕為朝廷累死累活都不被那些手掌天下的皇帝、朝廷諸公們看在眼里。

像數十年前的太宗皇帝,送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毫不顧忌將與他們同身為工匠的上千匠人們背井離鄉遠渡番邦苦寒之地的心酸、痛苦,做為公主的嫁妝送到吐蕃,卻舍不得一個士人去做這個嫁妝。

想當初他們這些工匠有的是在朝廷工部下管著,為朝廷年復一年被朝廷征調建造戰艦、各類朝廷所用船只,其中的辛勞、工錢少不說,還被那些官吏們瞧不起。為私人造船坊造船,待遇比起官府也高不了多少,官府需要工匠不足時,還得被免費征調的苦差事。

想起曾經的種種,技術部的十幾位師傅心中唏噓不已。

技術部的師傅們感激之情李煜看在眼里,心中甚為同情這個時代那些不受重視生活困難卻掌握技術的匠人們。

在這個古代社會,春秋戰國時期李煜不知,但自秦漢以來,華夏這個社會懂技術的要想受人尊敬。

只有一種人,那就是他本身是學富五車的士子官員,技術只是他的一項副業。因懂技術而為他增光,主持建成了某項工程,上受到皇帝的親睞,下受百姓的尊敬,史官們不惜費紙墨給他寫傳。

但如果只是懂技術,不懂詩書禮儀等文化學識,那在社會眼里只是一個低賤的匠人。

兩者之間的代表在前隋就有兩個典型的人物。一個是主持了長安城建造的宇文愷,青史留名;一個是主持了建造河北趙州橋的匠人李春,除了因建的趙州橋一千多年不毀而留下個名字外,毫無事跡可傳。

李煜在計劃遼東造船坊時一改以往造船坊的組織模式,給匠人給予充分的尊重。讓他們靠手中的技術參與到造船坊的管理中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被那些不懂技術的官吏們指派著做事,導致外行干涉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