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移民之策(1 / 2)

對於在安東所做的一切,李煜主動交待遠比父皇與母後追問起對自己更為有利。

凸顯李煜的少年純真與心思單純,畢竟李煜才年僅十三歲,年齡是他內心最大的掩護。

李煜孩子般表情豐富的鄙視那些參他的大臣,說他們嫉賢妒能,又繪聲繪色的向李治與武後闡述了他在率軍平定高句麗人叛亂,打擊不臣的新羅人後對安東的治理。

著重誇獎了王府長史李元素、司馬薛俊等一眾燕王府文官的出謀劃策,籌措糧響治理地方有方;薛訥、李尚旦等將領能征善戰,驍勇無匹。

「孩兒正是在這些文臣們將的輔佐下才平定高句麗叛軍,震懾新羅,否則以兒臣幼小的身軀萬萬不敢進安東。」

李煜眼巴巴的肯請道:「大父,平定安東,李元素、薛訥等一眾文武功不可沒。眼看新春將近,因安東剛定,新羅還虎視眈眈,他們為了穩定局勢都沒有回家過年,還請大父按功給予為國有功之臣封賞。」

「哈哈哈,四郞放心,此等有功於國的良臣,吾早以令中書省依你先前送來的報捷文書按功勛大小議定封賞,年後就遣使往安東宣旨,賞賜有功將士。」

李煜心中大喜,父皇此舉就是認可了跟隨他征戰安東的一眾王府文武之臣及招募的軍士。

「不知大父對孩兒上的『論治安東表』有何看法?」李煜依舊偎依在武後懷里,期待的看著父皇問道。

李治沉思,就四郞在表中所說,從中原人多地少的地區移無地少地之民往安東實邊以固安東之策。心中雖贊同,但奈何隋末大亂,天下百姓損失慘重,自先帝修養生息以來,鼓勵天下生聚至今,全天下不過三千多萬口。諾大的國土上尚有廣大地區地廣人稀。

四郞之策雖內心想同意,可現實與朝廷諸公都不會應允。

四郞的安東開拓團招募四十余州的災民前往安東,李治是基於受災兩年以來,當時百姓難以存活,朝廷救災不及,故默認了四郞之舉,滿朝文武雖有微詞卻也沒太多干涉。

李治對李煜的『論治安東表』猶豫中無奈的搖搖頭。

李煜有些失望,不過也在意料之中。

武後見懷中的四郞心情低落,笑道:「安東原華夏之地,雖為高句麗所占三百多年,但當地尚有眾多華民,四郞只需好生教化當地百姓,未嘗不可使他們心向大唐,從而鞏固安東。」

「四郞治理百姓當施以仁義,你在安東不知聽了哪個臣子的建議,將當地參與做亂的大量精壯和俘虜貶為奴工,沒日沒夜的役使。此不是長久之策,反成隱患。」李治告誡道。

「孩兒知曉。」

李煜心情有些低落的回應道,但又不甘心的繼續問:「大父,你不同意移民實邊只因他們是在籍百姓,關系到朝廷賦稅征收和土地開墾。若孩兒只移受災州縣的災民與天下中為奴為婢奴仆可否准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