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復仇的隊伍(1 / 2)

東南海探險隊離開大琉球(台灣島)後,於兩天前的下午來到此次海外探險的最後一站-呂宋島。

因當天海上風大,於海岸發現一處避風港,張欽便下令船隊駛入海灣避風。

令人慶幸的是,海灣入口雖有里寬,可入口處卻有一座如大琉球的雞籠灣入口一樣的島嶼攔在中央,有效的阻攔了外海海浪對海灣內部廣闊區域的影響,是一坐天然的避風港。

只不過在海灣登陸後,令船隊船員們不解的是,海邊沒看到一個土人,這與以往登岸見到眾多土人到來大相徑庭。

第二天仍沒看到有土人到來,到第三天,於鴻與張欽一商量,覺的先派一些人深入茂密的叢林里探下情況再做進入內陸探查。

於鴻便派了他的得力手下,張橫帶十九人全副武裝進入叢林搜索當地土人蹤跡。

只是沒想到海外探險幾月來,到過以經記不清多少個海島的探險隊,除了在小琉球一座大島上,因叔孫康當地酋長愛女而爆發沖突外,這還是第一次當土人主動攻擊他們的事。

死了六個人,這令於鴻很憤怒,憤怒的後果就是明天要帶人去鏟平那座土人村落。不將他們全村的腦袋割下來碼成京觀,震懾當地土人,於鴻難消心中惡氣。

看到張橫他們凄慘模樣,得知前因後果後,於鴻腦子里始終響著殿下所說:蠻夷畏威而不畏德。

要想令蠻夷難生謀害、反叛之心,必須以鐵血手段,將他們心中對大唐的畏懼刻進他們的骨子里。一生有二心,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唐軍對付敵人、叛徒血腥的手段而顫抖,以蠻夷難以承受叛變的代價,生生遏制他們心中存在的反叛之心。

這就是李煜歷經兩世,縱觀華夏與四夷的歷史,總結出的制夷之策。時常向身邊的部下灌輸制夷所必須的殘忍手段。

四夷屢叛大唐,是因背叛的代價太小,跟隨者所承受的代價太過渺小。

所以,當他們看到大唐稍有疲弱時,就反叛,搶掠殺戮華夏子民;看到大唐強盛時,只需像征性的遞交一份稱臣文書就能獲得豐厚的賞賜封官,輕易蓋過他們反叛殺戮華夏子民的事實。

參與叛亂的四夷,不論是部落首領還是普通士兵,他們在叛亂中不僅毫無損失,反而搶得大筆錢財奴隸,還有令他們著迷的華夏女人,發泄著殺戮和搶掠的最後的結果只是向他們搶掠的對象,華夏的皇帝遞交一文不值的稱臣文書,獲得個跟本看不上的華夏官職。不僅毫無處罰,還額外獲得更多的賞賜。

世上還有這么好的事,四夷焉能不叛?(參考唐代屢叛不止的契丹、奚人、突厥、鐵勒九姓和南詔,比如唐玄宗時期;還有北宋的黨項、安南。)

可如果背叛的代價,他們中哪怕是一個參與的普通士兵都承受不起呢?

請問,還有誰敢參與到他們頭人的叛唐之中去?

張欽此時正在總管倉內與王海崇商議下一步航向基本沒聽聞有人去過的呂宋島南部。

於鴻怒火難消,推開倉門,張欽、王海崇二人見於鴻滿臉怒容,不明所有。

張欽疑惑的問道:「於兄,你這是因何事生氣?」

王海崇也是奇怪,出海幾個月來,探險隊幾個負責人都混熟了成為好友,平常都稱兄道弟。雙方的脾氣都摸透了,像於鴻,平時很難見他因事生氣,性格平和與人為善,講起話來頗有文人水平。

今日,於鴻整個人氣質大變,凶悍之氣易於混身,令人生畏。

「今早派出去的探險隊出事了。」於鴻氣悶的說道。

「什么?」張欽、王海崇一驚,急忙問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受了土人襲擊,死了六人,連屍體都沒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