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問罪儋羅國(2 / 2)

得殿下不加追責,還要厚賞他們,張欽、於鴻忐忑的內心總算放下。

接下來李煜詳細尋問了王海崇關於沿途海圖繪制,所發現繪制的各島地圖。

令張欽、王海崇等人將沿途探索收集到的各項資料整理歸納呈交上來,做為李煜對海外一下步決策的參考資料。

五天時間,東南海探險隊探索的資料全部整理出來呈現在李煜面前。

一張東南海探險隊所探索海域的完整海圖在王海崇的帶領下被繪制出來,與現有的大唐輿圖進行了對接。

原本只有大唐疆域的輿圖東南邊,從北往南依次出現了一串大小不一的島嶼。上標注著儋羅國、倭國九州島、大小琉球群島、呂宋島及以南一連串以當地土人音譯過來或張欽等人跟據島嶼特點自行取名的島嶼。

雖經李煜通過羅馬商人從西方引入托勒密的地理學著作-《地理學指南》,為華夏世界帶來了經緯度理論,更進一步佐證東漢科學家張衡的地圓學說。加上李煜對現代地理學的了解,從旁指點當代的地理學大師,如李淳風、胡惠超等人,使華夏的地理學跨入式發展,使的地理測量、地圖繪制精度大幅提高。

奈何經度測量這一關始終邁不過去,東西向距離只得連摸帶猜的估算。

由此造成呈現在李煜面前的這幅地圖,神洲大陸與東南海外各島之間的海域距離嚴重失真。海上航線上只標示了到達海的另一端大概需要的天數。

李煜對著地圖苦悶不已,只得讓王海崇他們按照自己映像中黃海、東海、南海海域、各島面積、形狀重新做一幅,使地圖看起來更像那么一回事。

看完張欽、王海崇他們的海外探索資料後,李煜的目光鎖定住重新修訂後的地圖上,標示為儋羅國的小島。

儋羅國有口不超過四萬,據王海崇所載,其都毛興穴人口不過八千人。居石穴無城牆,無常備兵甲。

諾要從安東跨海南下,盡取東南海域諸島,儋羅國則為南下海上要道,跨海而擊的踏腳石。

儋羅國即後世韓國濟州島,由海底火山噴發而成,遍布島上的小山丘其實是一個個死火山口。

凡有火山之地,不論死火山還是活火山,周圍土壤積有大量火山灰而極其肥沃。

儋羅人卻並不懂得耕作,留下百里未開墾的沃土。

諾移民將其開墾起來,可得兩百多萬畝的土地,可做為將來開拓海外的前進基地,獲得兵源、糧食雙重補給。

難能可貴的是,島中央的漢拿山區域是一片極適家牧馬的草場。

在此地建立牧馬監,培育戰馬以補充軍用。

李煜滿腦子想到儋羅國所在的島嶼極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心下以經等不及要派兵征服儋羅國,將其土據為己有。

蛟龍海航的災民運輸任務以經完結,僅留有幾艘船負責運輸中原自發前往安東的移民,大部分運力得以空閑,有足夠的船只運輸三千兵馬登陸儋羅國。

李煜傳來諸將宣布道:「儋羅國在去年暗通新羅,至今其國主未來平壤謝罪,罪無可赦。吾意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