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以殺止叛(2 / 2)

「哎!」李弘嘆道:「煜弟年歲雖小,可他心性中卻有著濃郁的血腥氣。」

「心性中帶著血腥氣?」李賢有些發懵,「大哥此話何意?」

「也許是煜弟在安東見慣了撕殺,對於戰爭中百姓死傷不甚在意,心性也變得狠辣起來。」

看著二弟不解的目光,李弘輕咳了兩聲道:「煜弟對於永昌蠻民叛亂一事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以殺止叛!」

「以殺止叛?」李賢琢磨著這四個字,戰爭本就有死傷,以殺止叛好像並為不妥啊!

李弘輕步慢走繼續說道:「煜弟提出以殺止叛,所到之處,凡是參與叛亂的蠻民一律屠城、洗山,不留一人,首級於路邊壘成京觀進行震懾。婦孺貌美者皆充為軍妓,老弱者皆貶為農奴為平叛軍隊耕種田地。」

「一律屠城、洗山,這不是促使蠻民死戰不降嗎?」

瞧二弟驚呀之色,李弘苦笑道:「煜弟的意思,蠻民終究非吾華夏之人,今日叛被鎮壓,其人口尤在,明日瞧准機會還是會叛,何不盡削其人口以絕後患。諾不斬草除根,這些蠻民終究與大唐有隙。吐蕃將邊境向東推進到劍南道西南諸蠻沿邊,哪怕此次將永昌蠻鎮壓,但其還會暗通吐蕃,引為奧援,終為西南引患。」

「煜弟所慮到是事實,只是永昌多深山峽谷,要想盡誅永昌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賢倒沒覺得煜弟此策有何不妥,畢竟非吾華夏之民殺了又有何可惜。屢叛屢剿只會使朝廷兵馬疲於奔命,終有一日疲憊到無力剿滅叛亂的時候。

瞧二弟竟頗為贊同煜弟所言,李弘張了張嘴一時不知語頓,搖頭笑道:「二弟,吾華夏自古為文明之邦,以仁義撫慰四方,得四夷共尊。大唐自先皇便有中華、夷狄皆為大唐子民,待之如一。今豈可因種類不同,隨意猜忌,做下殘害本為吾大唐子民之舉?蠻民叛亂,實乃因蠻酋野心裹挾,平叛只誅首惡即可,何故因對方與吾華夏非同種而濫殺無辜?這不是令四夷疑大唐,生離亂之心嗎?」

李賢本想反駁,但見大哥臉上慚有慍容,想起大哥生性仁孝,連讀到《春秋左氏傳》所載的楚世子羋商臣弒殺君王的故事時,都忍不住掩書不忍聽聞,拒絕再讀此書。

以仁德修身,兼愛天下的大哥,豈會對蠻民痛下殺手,贊同煜弟提的那血腥累累之策?

可憐煜弟被大哥的仁德之心給了個心性狠辣、帶著血腥味的惡評,李賢心中為煜弟頗有不平。

也不知大哥的仁德之心,於國於民是好是壞?

為君者豈非聖賢仁德之人?自古講仁義道德的君主都倒在了敵人的長刀下,成為千古笑談。

最為出名者如春秋宋襄公,留下了宋襄之仁這個成語遺笑千年,成為後人警鍾。

李弘雖不同意煜弟的以殺止叛之策,但對於煜弟提出的另兩策頗為贊賞。

派遣儒學博士入西南諸羈縻州縣擔任州司馬、縣丞之職,教化地方,移風易俗。於各羈縻州縣建立官學,設長吏、博士、助教,以儒學博士擔任,管理、教導蠻民子弟。

遣佛門、道教高僧名師往西南諸蠻羈縻州縣傳教、開壇布道,引蠻民安居向善之心。

第二日,李弘將煜弟所提之策中,贊同的部分整理寫成一份奏書,上奏大父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