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台灣屯墾一(1 / 2)

自咸亨二年末,兩京的皇家周刊報紙刊登安東都護府已開拓台灣島,設立台灣都督府,並鼓勵大唐子民移居開墾台灣荒地的消息傳至兩浙後。

來自於人多地少、賦稅繁重的兩浙諸州縣百姓以鄉鄰、親朋為伴,自發組成移民隊伍,乘正值冬末初春仍刮北風的好時機。各大小移民隊伍或自駕小船,或合伙雇佣漁民的漁船直航兩浙東南海外的台灣島。

除了在家鄉生活堅難的普通百姓對開拓台灣,可分得上百畝免稅三年的田地擁有極高積極性外,江南道一帶的富商、權貴也不乏響應安東開拓團鼓勵民間開墾台灣土地的政策。

畢竟沒人會嫌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多,既然能以微弱的代價在台灣獲取大片,在大唐難以用和法手段獲得的土地,那何樂而不為呢?

相比普通百姓前往台灣島將面臨海路的堅難,江南道的富商權貴要去則容易的多。

江南道自古對外海貿發達,不論權貴、富商就沒有不涉足海貿的。比起北方的富商、權貴,他們無疑更具有優勢。需要的海船與所需要相應的熟練航海人員都是現成的,還有著無可比擬的距離優勢。

對台灣土地有興趣的江南道一眾富商、權貴的派遣人員,乘著航海性能優越的海船,率先一步跨越台灣海峽,按雜志《海外奇聞錄》上所記載,由淡水入海口駛入台灣都督府治所台北城所在的台北盆地。

淡水河流經台北盆地的河段,河面寬廣,流量大,水流平穩,適合發展水運,剛建不久的台北城離入海口不過三十來里的距離。

一艘艘來自江南道,滿載人員與物資的海船由淡水入海口駛入台北盆地,船上搭載的船員、乘客們好奇的觀望著兩岸莽莽荒野中,不見人煙的原始叢林。河水中,時不時有一條膘肥體壯的河魚越出水面,撲通一聲扎進水里,看得船上一眾漁民出身的船員心癢難耐。

進入台北盆地的海船在淡水河中航行二十多里才在前方的岸上看到人類文明的痕跡。

在淡水與大漢溪的交匯處東岸,一座以夯土築城的小城突兀的豎立在方圓三十余里,平坦的台北盆地上。

小城周圍五里內的樹木被砍伐一空,留下一塊塊經人翻耕過的田地,只因尚未到播種時節,田地里只有一些新長出來的青青雜草。

田地的邊沿仍是茂茂蔥蔥的原始森林,在這一區域卻有著眾多戴著手銬腳鐐,身著單薄的破衣爛衫、面容丑陋的番人在混沌衛將士的看押下,費力的揮著斧頭砍倒眼前一顆顆高大喬木。

可以制成船材的樹木伐倒後,還需要番人們好生的將樹干修整出來,抬到在城東建造的簡陋烘干房內碼好,以便陰干後造船所用。

由於台灣島至今人類罕至,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眾多可做為優質船材的亞熱帶硬木,是李煜理想中的船材出產地和造船基地。基意義對於李煜制定的南下戰略,至關重要。

海船上的眾人好奇的看著岸上那些在朝廷士兵看押下辛苦勞作地番人,評頭論足、指指點點,不時有人指著番人奇怪的衣著發飾哈哈大笑。

正如此時正在河邊淘洗衣物的一個年輕女番人,起身時,腳一不小心踩到了衣角,將不知何材料制成的布,進行裁剪後整塊布料穿在身上的衣服扯落。頓時,一具小麥色的年輕女性軀體就這么堂而皇之的呈現在恰巧路過的海船上,眾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