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沙湌歸降(1 / 2)

,南北大唐帝國!

李煜答應了沙湌的條件只要他舉城投降,為唐前趨,那么他就保證唐軍進城不搶不殺不擄掠的三不原則。

之前,李煜領軍攻入新羅國境,反是抗拒他死戰不降之城,破城後盡屠之。所搶奪財帛婦女均賞賜給參與攻城的將士,激勵他們奮勇殺敵的軍心。更重要的一點是給將士們腦海里灌輸開疆拓土征伐夷狄是一筆只賺不賠,上至統帥下至小兵皆能從中得利的好買賣,以此給軍隊注入積極對外擴張的靈魂。

此靈魂即是軍隊上下的利益,不論何人,只要他一進入軍隊成為軍隊的一份子,那么只要他不想拿點死軍響,想憑軍功封侯拜相,富家蔭子,就得尊從軍隊上下的一致利益投入對外戰爭。至此形成一個包括皇帝在內(或者說皇帝是最大的利益即得者)的軍隊利益集團用以對抗國內其他政治勢力。

免得日後國家進入呈平時期,一群沒腦子貪圖當世安逸目光短淺的文人官員跳出來忽悠朝政,來個馬放南山,導致軍無良將兵無雄兵,民間更無可征招的強勇。國家上下人人追求沉溺於驕奢淫逸的安逸生活,不思進取,久之即不懂兵戰之道,更畏懼戰爭,致使國家武備廢弛,成為一只沒了虎牙、利爪,連行動都難,卻肥的流油的超大號肥老虎。

宋、明兩朝不就是如此嗎?空有龐大的國土、人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敵民的人口,更掌握著全球過半的財富。結果卻被敵人打的滿地找牙,還要當遇到危險就把腦袋埋進沙土里自我安慰的鴕鳥。

後世不是有一句流傳於網絡的笑話嗎?宋朝有著美國的財富,納粹德國的軍備,戰斗力卻只有意大利水准。

同時,軍隊組成一個利益集國與文官為首,貪圖安逸的政治勢力對抗,就得擁有匹配的強悍戰斗力,否則就會在對抗中顯得底氣不足,最終被文官勢力壓過一頭。而這是需要一個尚武的民風做支撐。

宋、明為什么國弱終被實力遠不及自己的胡虜所亡?不正是以文官為首的政治集團自我消除民間的武風,培養文弱的文風導致的嗎?

民間尚文不尚武,軍隊成了大字不識幾個的丘八混的地方,哪還談得上與文官等保守貪圖享受的政治勢力對抗?

比較漢、唐與後世的美國,三者之所以強大有四個共同點。一則國土龐大,二則經濟發達,三則人口眾多,四則允許民間擁有兵器。

漢代民間多尚武的游俠,以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漢武帝時期有大臣就此提議收禁民間兵器以解決游俠這類群體。漢武帝卻不以為然,他需要從民間征招能戰的兵源組成強軍打擊匈奴、開疆拓土,這些游俠不就是上成的兵源嗎?諾是收禁了民間兵器,往後還能征招到懂武藝、身強體壯好勇斗狠的兵嗎?

這才有了後世「唯漢以強亡」的稱贊!

唐朝民間武風鼎盛,官方只規定陌刀、弩、鎧甲不許民間私有,像橫刀、弓箭這類常歸兵器,民間持有則默許。以打造刀劍而聞名的棠溪冶鐵城從春秋時代傳承至唐憲宗,一千多年里,由以唐代發展最為鼎盛。素有「十里棠溪十里城,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酒幡掩翠柳,鐵歌秦更天」的盛聞!

尚武的唐代,縱使安史之亂至唐末五代,神州大地軍閥遍地,各自相爭不斷,卻也使胡虜沒有乘虛而入的機會。

李存勖以兵戈數十年之久的河東、燕雲之地也能打的正值興起的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機狼狽而逃。反觀文風鼎盛、崇尚安逸生活的宋、明兩代,縱有比前代更加富有的神州大地,卻無一人在民族危急時刻能挑起大梁,實在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