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拋射降書二(1 / 2)

經過一番商議,李煜決定主動招降,向城內投射大量的勸降書,書中言明不論新羅權貴還普通百姓士卒,只要願意出城歸降,唐軍入城,保其家小財產不可侵犯,維持原樣。 shuil諾協助唐軍破城者,戰後必以田地千畝、金銀千兩犒賞,俘新羅王金法敏歸降者,封侯,賞金千兩。(不要認為金銀千兩少了,在唐代,銀太少都不做為貨幣使用,金雖做為貨幣,可流通也不多,主要是商人富豪用於交易。)

勸降書裝進陶罐,用一層紙蒙住灌口,防止拋射時掉落出來,再用拋石機將裝有大量勸降書的陶罐紛紛拋進城內,陶罐一落地瞬間炸裂開來,里面的降書更是散落的四處都是。

往城內投射降書不僅用拋石機,還在箭矢上綁上降書往城內射,主要是勸誘守城的新羅軍中心志不堅者投城。

幸好新羅人用的是漢字做為文明的傳承,李煜倒也不用擔心拋射進城內的勸降書沒人看得懂。

兩國語言雖不通,但其沿用華夏文字使兩者之間的交流就方便多了。漢字的優越性也就一下子凸顯了出來,不至於出現歐洲各個民族采用拉丁字母可以隨意拼組成自己民族的文字,導致各個民族間相互不識對方的文字,形成交流阻礙。

在東亞華夏文明體系中,唐與新羅、日本雖人種不同,語言習俗不同,但均用漢字這一點,雙方哪怕不會對方的語言也能通過漢字暢快的交流。

令李煜惋惜的是,後世隨著華夏被韃虜征服,奴化政策的施行,焚書、文字獄將華夏文明中的精髓幾乎摧殘干凈。勾連華夏文明體系內其他國家的華夏文明神聖性隨之被打破,致使體系中的東亞諸國不是被西方征服為殖民地進而西化,就是在民族主義興起下崛起後,對於神聖不在的華夏予以藐視。紛紛采用本國創造的不成熟文字借以取代沿用上千年的漢字,來擺脫華夏的影響。

華夏子民哪怕通過上百年的堅苦斗爭重新崛起,可事關民族精神的文化政策實際就是一筆糊塗帳。不僅沒能掃清滿清強行施加在華夏身上的污碎,反而與外來侵入的文化勢力攪合在一起將華夏本土文化壓得抬不起頭,以封建、迷信為借口進行打壓。

就別提重拾曾經的華夏文明,執東亞之牛耳了。

……

僅僅一天時間內,李煜就向金城內投射了一萬份勸降書,引起城內新羅軍民大亂。

金法敏得知後,慌忙下令收繳唐軍的勸降書予以焚毀,凡是私藏者,以通敵罪論處。派出宗室將領監軍各門,尋察城內各街,以備不測。

自開戰以來,阿餐大吐、沙湌、朴永和、大奈麻德福等國之大將皆連叛降,致使新羅國門大開,唐軍如入無人之境。

金法敏氣得吐血,卻拿這些叛將不得,因為這些叛將在投降時,其家眷早就不在金城了,想予以懲戒都沒法子。

至於城中堪用的將領,除了宗室大將金大中、王子金忠元、大監級餐金比蘇、大監奈末金天沖、第監大舍金洛水等人外,誰都不信任。

哪怕這些不受金法敏信任的將領,除了敗軍之將就是一些沒什么戰陣經驗的二流將領,國中一些能打的將領不是戰死就是投降。

監察各城門,尋察街道的宗室將領紛紛回報,雖然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將唐軍投射進城中的勸降書收繳焚毀,可止不住唐軍在勸降書中散播的誘降城中軍民條件的傳播,城中一些將士和權貴漸有不穩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