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突厥叛亂之因(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南北大唐帝國最新章節!

前世李煜挺好奇為什么被唐征服近半個世紀的突厥諸部會在父皇晚年時突然發動叛亂,前兩次叛亂均被鎮壓,為首的突厥首領被處斬,可還是止不住突厥諸部叛亂的勢頭。

到突厥諸部第三次叛亂時,將突厥前兩次叛亂鎮壓下去的名將裴行儉以然去逝,大唐再無人可將突厥叛亂的勢頭壓下去了。

為何大唐制突厥諸部沒能像滿清一樣將蒙古諸部制的服服貼貼的,李煜甚為疑惑。

多番查詢後世史學家的研究資料後,對突厥諸部屢叛不止,李煜腦海里有了個清楚的認識。

突厥自擊敗柔然取得大漠南北以來,並沒有給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帶來像中原王朝那樣的和平盛世。突厥常年不是在對外發動征服掠奪戰爭就是內部爭權奪利相互攻殺,人口始終處在一個波動的穩定界限內,增減起伏很小。

可當唐太宗攻滅東突厥後,突厥諸部皆降,太宗皇帝便將突厥諸部在漠南大草原上劃地各居其一,使其相互牽制。大部設都督府,小部設州,以各部首領為都督、刺史之職,享朝廷官員薪俸待遇,並於各部內仿內地設立府兵,戰時征調之用。於其上設立以華官為首,華兵為主的單於都護府以統突厥諸都督府、州。

由此給突厥諸部帶來了難得的長達49年的和平,近半個世紀里,漠南草原風調雨順,各部牛羊馬成群。

歸降時突厥諸部一百二十余萬口,在近半個世紀安定的社會環境下人口成幾何部數增長。

突厥諸部的人口增多了,可草原游牧經濟是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的,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突厥普通牧民生活水平的直線下降。他們又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生活差了就騎上馬到南邊去劫掠耕種的漢人財富、掠人為奴,心中對大唐的不滿必然日漸累積,逐漸形成一個火葯桶,就差野心家舉著火把去點燃它。

對於那些封官的突厥各部貴族和設立的府兵,他們需聽從大唐朝廷的征召作戰,可戰後他們卻不能像以前的突厥汗國時代可以肆意搶掠,受到唐軍的軍規約束顯得不自由。

胡兵將立下軍功在賞賜和升遷上也是位列華人兵將之下。

這是初唐時期社會重出身門第的風氣在軍中的體現。

哪怕是華人兵將,立下同等功勛,在賞賜升遷中,出身於世家門閥富戶的將士比貧寒出身而被列為下姿的將士享有優先權。

突厥王族的直系後裔仍各自統領著自己的部落,在突厥諸部中仍擁有著巨大的聲望,使突厥諸部不至於像後世的蒙古一樣是一盤散沙。

雖然唐太宗在平定東突厥之後,對外宣稱無論華夷,其待之如一家。其意只是為了安撫那些投降的突厥諸部,在實際操作中,唐太宗卻是拉一手、防一手並用,突厥諸部被嚴格限制在長城以北。在唐律和社會中對胡人的歧視也沒因唐太宗的一句口號而改變。

突厥人口增多,各部首領對降唐後的待遇感到不滿,王室直系仍存,不至於出現群狼無首的情況。相反的是大唐的國力卻不斷下降,在青海兩次敗於吐蕃陷入守勢,讓突厥諸部看到了復國的希望。一部舉起反旗,數十部皆響應,短時間內便聚集數十萬騎,由此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叛亂浪潮,一次勝過一次。

李煜想及此,不禁感嘆:「除非突厥各部間相互結下死仇,否則席卷單於都護府治下的突厥各部聯合叛亂將難以避免。」

「殿下去年末以安東數萬兵馬平定了新羅的叛亂,為國朝除去東夷之患,當日二聖聞殿下捷報那是喜上眉梢。想必今日上朝必得二聖厚賞,聖眷將日益復加啊!」

「殿下年少有為,前平高句麗叛亂,後定新羅,為國開疆拓土創下不世之功。殿下近幾年之事跡以通過報紙傳遍天下,以成為我大唐青年才俊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