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京中變局(2 / 2)

「天後,朝中大臣奏立燕王為太子,實乃他們沒安好心,欲以燕王手中的權勢對您不利。依臣看,天後當稟明天皇陛下,為江山社稷穩固著想,當尊行嫡長子繼承制,立嫡長而不立幼,以正綱常綸紀。當盡快立雍王為太子,以平朝野紛紛擾擾的異議之見。」

武承嗣一臉嚴肅的奏請道。

從嶺南回來就擔任右衛將軍的武三思亦肯切的稟明道:「天後,燕王雄據安東數年,經營日久,擁精兵強將十數萬,以成尾大不掉之勢。現其不顧綱常綸紀、長幼有序,窺視神器,可見其早有不臣之心。天後當盡快稟明陛下,早做決斷,逐消燕王權勢,以免其未得太子之位而心生恨意,恐將來釀國朝之大禍。」

武承嗣、武三思很清楚,他們兩人做為天後的侄子,被天後從嶺南召回以火箭般的速度擔任朝中顯赫職位,成為利益共同體的武氏外戚集團,是朝野反天後干政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諾不想將來被人清算,二人自當以他們武氏外戚集團的利益出發,鼓動天後打擊對他們如今權勢有威脅的燕王。

諾天後說動陛下削了燕王的權柄,一只沒了牙和爪子的老虎,留著也無懼。

看著兩個侄子爭先恐後奏請削四郞之權,天後心里有些不舒服。必竟是自己的愛子,十多年來一直深得母心。其一片孝心,從不做違逆她的事,一直未讓她對權柄日重的四郞生有警覺,放任其在安東作為。直到弘兒暴卒,空缺出來的太子之位,隨著朝臣爭議立太子一事,讓天後對燕王這個兒子生起了警惕。

天後現在也很糾結,關於朝臣議立四郞為太子一事,四郞倒底有沒有牽扯其中。是他想要太子之位,在背後指使朝臣上奏擁立他,還是朝臣看中了他的能力和現掌握的兵權,欲將燕王推上太子之位來個以子制母。

天後自信,哪怕四郞被立為太子,也能施以手段,以朝廷之名消掉他的兵權,遣散、貶謫他在安東的那幫文臣武將。做到這些無非是多廢些手腳罷了。

但天後不願冒險,所以她心底里是不能讓四郞取得太子之位,不管是他想要還是被反對她的朝臣推動。

按理說立三子李顯對她更有利,可朝中誰都知道周王李顯貪玩好樂才學淺薄非人君之選。不說有更好選擇下朝中大臣不會答應,就是一向對她言聽計從的李治也無論如何不會立李顯為太子。

歷史上正是因李賢被以謀反罪所廢,李治沒得選擇才把李顯立為太子。可現在有兩個才學兼優的兒子供選擇,哪怕被風疾折騰的死去活來腦子不清醒的李治也不會立李顯。

「你們兩個聯絡一批朝臣,於朝中堅決反對立燕王為太子,記住,反對理由必需有理有據,讓他人無法反駁。」

想清楚了該在這場議立太子之爭中做何決策的天後向兩個侄子囑咐道。對於是否削掉四郞在安東的兵權,她還得去探探李治的口風。近兩年她發現,李治對四郞的海外擴張支持力度明顯加大,似乎不在乎四郞在安東的勢力越發壯大可能引發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