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邇只能沉默,他不傻,既然父親和二位伯父知道了皇後的計劃,那就說明卿家和皇後已經站在一條船上,只要是對皇後有利的事卿家就要竭力支持,否則皇後一旦失勢,卿家的下場也將十分堪憂。自己自然不能拖卿家的後腿,即使知道皇後有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也只能當做不知。他自小生長在重臣之家,雖然並未入朝,可耳濡目染之下這點政治素養還是有的。

卿虢又道:「我和你大伯二伯合計了一下,這個機會與其給別的男子,還不如給咱們卿家的兒郎。一來此事絕頂機密,若被外人知道了,皇後將面臨極高的風險,最好只有咱們卿家人參與。二來你和你大哥二哥年輕力壯,又都是人中龍鳳,真要和皇後生下孩子也定是個資質出色的,咱們再盡力輔佐,必能成就一代賢君,於國於民都是好事。」

卿虢可真是口舌如簧,明明連人家的天下都要篡奪了,卻還是一副忠臣的模樣。

卿邇可不是三歲小孩,他飽讀詩書,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心里覺得這些人都瘋了吧,怎么能如此荒唐?可面上還是保持恭敬,苦口勸道:「此事事關卿家滿門性命,還請爹爹和二位伯父從長計議啊!」

給皇上戴綠帽子,一旦泄露可不是要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嗎?安安穩穩地做著國公、侯爺、侍郎還不滿足?非要冒著生命危險謀朝篡位,卿邇覺得他們一定是昏了頭了!

「我們已經決定了,此事再無轉圜的余地,」卿虢的聲音變得嚴厲堅定,斬釘截鐵,「阿邇,你現在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還是乖乖聽爹的話吧,爹不會害你的。」

卿邇恨不得狠狠罵父親和伯父們一頓,拍醒他們正在做的這個以自家兒孫混淆皇家血脈的美夢,可多年來養成的恭順純孝性子使他完全不敢激烈反抗,只能苦苦哀求:「父親,懸崖勒馬,猶未晚也,趁著現在還未鑄下大錯,盡快收手吧!皇後雖然可憐,可她只是一人,咱們卿家上上下下幾百口人為她陪葬實在不值。大皇子為人德行並無虧欠之處,在百姓間頗有聲望,就算將來繼承大統也不會狹私報復,為害卿家。歩宜妃雖然和咱們不睦,可也不敢輕易動卿家,咱們謹言慎行,不給她捉住錯處,量她也不能拿咱們怎樣。咱們只要忠於皇上,不偏袒任何一邊,以後任誰繼承大統都還用得著咱們,給咱們留有一條活路。」

卿虢搖搖頭,嘆道:「孩子,你還是太年輕了,沒見過刀光劍影、你死我活的殘酷政治斗爭。現在這時候,已經是非此即彼,只能擇一的時候了。歩宜妃曾經向你大伯父遞過話兒,想將你阿薇妹妹聘給大皇子為妃,卻被你大伯父拒絕了,她心里已經嫉恨上了咱們家。咱們若不幫著皇後,眼睜睜地看著她失敗,結局便是兔死狐悲。大皇子為人雖然寬厚,可是性格懦弱,魄力不足,有礙於孝道所限,他若是得了皇位絕對無法壓制歩宜妃的囂張跋扈和歩家的外戚專權。而嘉珥皇後出身詩書傳家的江南宮氏,家風治學嚴謹,卻不鼓勵子孫入仕,家中出過許多位大儒,而並無奸佞之臣。教養出來的女兒也是知書達理,德才兼備,為天下女子的表率,被求親之人趨之若鶩,踏破門庭,甚至連皇室也對宮家之女青睞有加。當今的嘉珥皇後更是宮氏女眷中的佼佼者,三歲便能讀書,五歲便能吟詩,八歲寫出的策論文章令天下讀書人自嘆不如,這樣的奇女子才堪任一國之母,我們擁戴她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黎民百姓之福啊!」

他這番話說的面面俱到,卿邇一時之間竟不知道如何反駁,男女私相授受雖然不恥,可若與天下安定興旺相提並論,那孰輕孰重就一目了然了。

看來父親和伯父是鐵了心要幫助皇後紅杏出牆了,卿邇只能接受這個決定,可他還是覺得那奸夫的人選落入自家實在不妥,「就算爹爹言之有理,可皇後乃是有夫之婦,淫人妻室實非君子所為,我並不想做小皇帝的生身父親,料想大哥二哥也是和我一樣的,還請爹爹和伯父們另尋他人為之吧。這樣真要皇後的事情敗露,咱們只要不留下與她合謀的證據,便可推個干凈,否則真要是被人發現了皇後懷有卿家的骨肉,就再也無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