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親愛的,後會無期(1 / 2)

重生之歌神 革神 3255 字 2020-08-10

真正有深度有內涵的導演,拍的是電影,也是一種情懷。韓-寒,顯然就屬於後者,一個還不太成熟不太會用電影表現自己情懷的後者。

其實,對於新人導演來說,能先拍好電影就不錯了,真的不需要去整什么情懷,但《後會無期》這部電影就有點情懷過頭了,略微顯得有點矯揉造作,雖然時時閃爍幽默的智慧,但給人的感覺,卻有點空曠和蕭條。

這部電影的海報其實就是個蒼茫的世界,主題曲的海報也是一條筆直的大道;電影場景是空曠蕭條的世界,主題歌是蕭條世界背後歷經滄桑的8o後所尋找的共鳴。

《後會無期》里的男人們,看不上兒女情長,他們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們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經歷一些事,然後時間劃過他們蒼老的皮膚,他們傲然前行,好像一個不懼一切的旅行者。

主題似乎很有深度,但說是這么說,出成書也挺有意境的,拍成電影就是另外一個感覺了。

小說中可以將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領會精神」,電影的片段化卻只能造成結構松散;小說中只要有一個可以抓住的意識層面就足以展開自我的頭腦風暴,電影的意識則潛藏在人物之中,他沒有表現,那就是沒有。你扒開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還是沒有。

《後會無期》的電影彌漫著一種盲目的蕭條,這種蕭條不僅來自荒涼黯淡的自然。更在每個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

杜星河看過兩遍這部電影後,大概可以猜到這部電影想要描繪的概念,三個並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為童真吧)的被遺留,被崇拜的繼續前進——就像這人生一樣,把純真留在過去,帶著一點張狂一點維穩一點茫然無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尋自己的目標。當然,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為電影表現的不過爾爾。

半途還加入了一條狗。承擔了本片幾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觀眾鏡頭。這在杜星河看來完全是為了平衡電影中過度壓抑陰沉的男性荷爾蒙味道。為俘虜女性觀眾而特別准備的。

當然《後會無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們幾乎與男主角一樣,面無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動內心有戲,她們的出現是為了引出人生的情懷。比如大城市的尋夢、幼年信仰的變革、愛情的崩塌。但她們也幾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給男人以當頭棒喝,然後「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車的,他們一直前進。帶著一張「使命感」的臉。但車這個載體消失,兩個人的關系也走到了盡頭,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車沒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結束了,溫水煮青蛙的將就被現實終結,這電影改編下做個廣告片也一樣毫無違和感,精神世界就是這么的匱乏。

《後會無期》作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體驗、思想變化的角度去看的話,簡直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聽到一些大道理,還得裝自己的逼。

他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內心的沖突從而何來?未來要去向何處?電影幾乎都沒做出解釋,其對人物的關注程度還不如樓下曬暖的大媽見陌生人盤問的仔細。

最後陳柏-霖犀利哥變身文藝小青年,頭綁上了范兒也起來了,你說這是蛻變嗎?那這個蛻變是從什么時候起的?我覺得這只是他個人性格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因為他說他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到底,後來他也確實開了車,找回了自己的妞,寫了自己要寫的故事。旅行本身並沒有改變什么,只成為了一本書的大綱。就好像《後會無期》這部電影一樣,它想給你講情懷,其實就只是按圖填空的「雞湯梗」大集合而已。

這不得不讓杜星河想起之前韓-寒寫過的一個段子,說的好像是他的小說中有的人到後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說這是在說人生無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現一下就難覓芳蹤,他說不是啊只是寫書的戰線太長,寫著寫著作者就忘了。那個時候的韓-寒還是有些張狂的,有人跟他說情懷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調侃,如今到這個歲數的他倒是拾回了當初別人說的「人生無常」開始反復咀嚼,但是怎么說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見個人說了就能講明白的。話說得再好聽,講不好,q-q簽名而已。

這就好比:當別人跟你談論情懷時,你雙耳不聞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當你抬起頭想和人聊聊情懷時,卻現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卻已經沒有人願意和你嘮了。

雖然這部電影毛病很多,但杜星河仍舊覺得,這部片子要遠爆《某時代》好幾條街,只是欠缺了導演的經驗而已。

這片子的片尾曲《平凡之路》,杜星河早在穿越前就聽過了,現在真正看到這部電影後,杜星河又從電影中現了一改編非常經典的主題曲《後會無期》。這歌的原曲是史琪特?戴維絲的《he-or1d(世界末日)》,原版便很經典,後來被很多藝人改編過,也被很多人唱過,杜星河聽過鄧=紫=棋的這個版本後,他覺得這應該是他聽過的《he-or1d》改編的最好的一個版本了。韓-寒出手重新譜詞,果然不同凡響。

雖然不是一個圈子的人,但天才身上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相信假以時日,這家伙如果一直走導演的路的話,未來一定會給人越來越多的驚喜,而不是像另一個導演。只會給人越來越多的嘔吐物。

看過《後會無期》後,見華光之狼還遠沒轉醒的意思,杜星河又照了一部真正的國產誠意之作來看。其實這段時間好萊塢那邊爆出了很多不錯的大片,但杜星河都並不是很感興趣,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對國產片的興趣就遠了進口大片,國產的電影只要是誠意之作,他都會很用心的去支持去欣賞,對於國外的電影,反倒沒那么熱情了。

他之後看的這部《親愛的》。其實剛穿過來時也零光片羽的看了看。但那時因為華光之狼在電影院一直泡妞,後來中途還走了,他沒看完整,很吊的慌。於是這時從華光之狼的記憶庫中搜索。還算這家伙有良心。之後在自己投影儀上又認真看了一遍這部可以說是2o14年最催淚的影片。這遍看,華光之狼被這個位面的國情給震撼了,也被這個位面的國語電影給震了!

在看過還不那么成熟的《後會無期》後。再看這部陳=可辛的誠意之作,杜星河心中也有種被淚彈砸中的觸動。

如果這個位面能夠多一些這樣的題材,以電影撬動(也許是敲動)現實,即便劇作不夠完美劇情不夠觸動又如何呢?國內的影院里可以放映這樣的片子,大牌的演員可以比較沒顧忌(片酬和得獎壓力)的出演這樣的片子,即使沒有商業立足點又如何?何況這部電影中黃=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經無法用喜歡或者很棒來置評。

杜星河在意識中觀看這部電影,仍舊哭了,即使一直有種隔靴搔癢之感。

說回電影的話,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每每感受到這點,杜星河都有種心中隱隱作痛的感覺,因為他也曾讓自己的父母失去過活下去的意義。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死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大空洞感和絕望感。

這部影片,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讓那些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的人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這並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沖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理沖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沖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嚴庄嚴的人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沖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沖突本身都振聾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沖突,這個內核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內核,其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人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不過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並不是都能說的好的。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