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年代之殤(1 / 2)

重生之歌神 革神 3135 字 2020-08-10

別看年代最近總被雲世界壓一頭,好像很好欺負的似的,但實際上,年代在唱片圈的實力,僅次於箭靶。*,,他們的大天王朱漢卿,是目前華語樂壇唯一可以和歌王張德華爭鋒的男歌手。

在四大天王的排行中,朱漢卿當仁不讓的是排第一的。論歌唱實力,朱漢卿絕不遜色於張德華,如果不是當年張德華拿到了那屆選秀大賽的冠軍,異軍突起的話,他是肯定壓不住朱漢卿的。

年代經營朱漢卿的那個體系,實力不弱於箭靶的任何一個制作部。但因為年代現在內部紛爭太多,無法凝聚成一股繩,公司內部各方實力各懷異心,導致他們內耗太嚴重了。

就像傅曉田這撥人總被雲世界「欺負」,其他制作人就是抱著看笑話的態度在看的,甚至會對傅曉田他們落井下石,而不是伸出援手一起搞雲世界。

如果年代內部沒這么多紛爭的話,早就把雲世界給摁死了。但很可惜,年代內部的斗爭實在太嚴重,他們根本沒心思多顧雲世界這種外敵,他們把心思全花在內戰上了。

當年箭靶的那群創始人之所以從年代離職出走,其實也是源於年代的內斗。內斗在年代中算是傳統了,這個禍根不是別人留下來的。正是年代的創始人年庚華老先生一手促成的。

那時年代壟斷著南方的唱片市場,是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一頭大鱷級公司,沒有別的公司能和年代在流行音樂領域中爭鋒。

年庚華為了保持手下的戰斗力和競爭性。特意扶持了三個派系,讓他們互相制約,互相競爭,從內部戰斗,來刺激彼此的斗志,激發企業的活力和潛力。

年老先生的想法是好的,是想采取良性競爭的形式來保持企業的活力,最初幾年這種競爭也確實良性,但自從張氏皇族發布了那一紙禁令,眾多公司轉向流行音樂市場。要分流行唱片這杯羹後。年代的內部競爭就變了味。

此前,他們沒有外部競爭的壓力,一心做好內部競爭就好了,但禁令發布後。年代的外部競爭也開始變得很激烈。兩相壓力之下。年代的派系爭斗就變得異乎尋常的殘酷了。有很多出色的歌手都因為派系斗爭最終前途盡毀。

就像張德華的師兄,比方雅君和張德華更早的一個大流行歌手——石仁傑,那時是年代的金牌歌手。年代的主打男星之一,但就因為他所跟的那個制作人失勢了,結果石仁傑完全就沒有發片的機會了,最後被逼的不得不離開了這個圈子。他想去加入別的派系都不行,他身上已經烙了之前派系的痕跡,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如此殘酷的競爭,都堪比一些政-治-派-系的爭斗了。

那個時期的年代,不怕你不出頭,就怕你站錯隊。而且就算你現在混的風光無限,但只要你的那個派系中的那條線倒了,那你立刻就跌進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在這樣的環境中,歌手和音樂人怎么可能做出好的音樂?

那時年庚華老先生得了中風,已經無法掌控公司的大局了,導致了這種派系爭斗的局面愈演愈烈最終變得不可收拾了。

箭靶的那群對音樂抱有初心熱情的制作人,就是在那時實在受不了年代的內部競爭環境了,才毅然離職,並集資給他們手下的歌手都贖了身,最後他們一起創辦了箭靶,趁著年代內斗和流行音樂大發展的機會,一舉崛起,成為了今天華語樂壇的一哥。

如今的華語樂壇四大鱷,bv和國娛是敵對競爭的關系,因為他們的經營理念和歌手的類型是有直接沖突的;而年代和箭靶也是一種偏敵對的關系,就因為這兩家公司曾經的歷史淵源。

年代的內部競爭機制一直到年庚華先生撒手人寰,由他兒子年恭城接管公司後才稍微平緩一點。但那時的年代已經被新插旗的箭靶以及轉行唱片的國娛、bv迎頭趕上了。

年代當時公司因為內耗嚴重,收支嚴重失衡,加之唱片業的營收因為激烈的外部競爭變得每況愈下,於是年代的第二代掌門人年恭城做了一個至今都被年代一些保守派所詬病的決定——拓展非娛樂產業業務,進行集團大業務轉型。在別的公司都削尖腦袋往唱片圈鑽的那個時代,年代這家瘦死駱駝比馬大的當時仍舊保持著龍頭地位的唱片大鱷,竟然要轉行去做別的了!

這個決定徹底讓年代拱手交出了唱片界老大的寶座。雖然後來年代在其他諸如房地產、快消品、精密制造業等領域都屢屢受挫後,又重整旗鼓重新抓了他們最拿手的唱片業,但他們的敗勢已經不可逆轉,已經徹底被箭靶給超越了,再也追趕不上。

雖然從今天看,年代仍舊是四大唱片公司中資產總值最高,最有錢的公司,但他們在唱片業的地位已經再也追不上箭靶了。

年代如今已經不是年家人掌控的公司了,經過多年的吞並和重組,年代現在是由幾家大公司的負責人一起成立的董事會負責的大型集團公司。

像是杜星河當年在蘇城的恆基廣場上和年代的小天王高藝林飆歌,那時他們所在的恆基中心,就是年代集團參股的地產公司的商業地產項目。

諸如這類其他行業的項目,年代還有很多。箭靶目前的音樂相關領域營收占了公司總營收的95%以上,他們仍舊是專一的做音樂的公司,而bv和國娛的音樂相關收入也占了集團總營收的75%以上。年代的這個比例只有可憐的40%。

雖然音樂相關收入仍舊是年代最大頭的收入,但從比例上看。年代已經不是專業的唱片公司了,而是一個雜牌航空母艦,看看年代做的項目出的產品就知道這首航空母艦有多雜了——他們在南方幾座大城市里都有商業地產項目,這是他們業務的另一個大頭,還算盈利,但其他的就不行了。他們生產著礦泉水、奶粉、洗發液、牙膏、甚至還有衛生巾,雖然這些日用品和快消食品都有各自的品牌,不是叫年代礦泉水,年代奶粉,年代衛生巾。但他們都隸屬於年代集團。

除此之外。他們還建了電子廠,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尋呼機廠商提供核心元件和顯示屏的代工。他們去年時全資收購了南方最大的尋呼機顯示屏制造商。目前基本壟斷了南方各大尋呼機品牌的顯示屏供應。這個聽起來很酷,應該很掙錢,但實際上。尋呼機已經快被淘汰了。年代收購的這些制造商如果轉型不利的話。這對年代的財收將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不僅涉足了電子產品業,年代還收購了兩家老牌鍾表企業,進軍了鍾表制造業。但鍾表企業近年來受到尋呼機的沖擊。市場也正在迅速萎縮,未來手機若能大行其道,鍾表企業更要受到沖擊了。也不知道年代的高層怎么想的,總是收一些夕陽產業,這些夕陽產業看似收購價格很便宜,但實際上都是一個個的大包袱,壓的年代要越來越喘不過氣。

年代在娛樂業涉足也很廣,除主做音樂外,他們還做著電影、傳媒、報刊雜志等多領域的業務工作,不過每一行干的都不如音樂那么精湛。

雖然年代拓展的很多業務都很值得人詬病,但年代做了一件一直被大家所贊頌的事,那就是公益慈善項目。因為年代的集團規模是四大中最大的,他們吞並了很多大企業,如今已經重組成一家多多領域的大鱷,所以他們的公益項目是四大唱片公司中最大的。他們對社會的回饋是最多的。

雖然近年來的年代的財政壓力一年大過一年,但年代從來沒有在回饋社會這一項上縮減過開支,並且每年還增加慈善項目的規模和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