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甄昌歡初試江湖路(2)(1 / 2)

騙行天下 滄浪船夫 3086 字 2022-07-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騙行天下最新章節!

大哥昌喜的婚期,一直沒有定下。在這之前,大哥和女朋友,不溫不火地談了三年。女方家有勢力,父親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姑娘一直對昌喜有成見,討厭他整天一本正經的正人君子相。兩人在一起時,昌喜總像在機關做事一樣,咬文嚼字,打著官腔,特別是昌喜長年穿著帶補丁衣服,腳穿一雙洗得泛白的解放牌膠鞋,讓姑娘頂看不上眼兒。倒是姑娘的父親,從昌喜平日的裝束上,發現了這年個輕人的潛力,執意要認他做女婿。姑娘無奈,只好找出各樣的理由,把婚期一推再推。

不料二哥昌樂和女朋友之間,出了點小問題,打亂了家中的正常生活。二哥的女朋友懷孕了,必須得馬上結婚,才能遮住未婚先孕的丑事。昌樂的女朋友,和昌樂同在一所學校,也是教師。一個為人師表的教師,奉子成婚,這在金寧城,還未有過先例,何況二人早就談得情投意合,瓜熟蒂落,只是礙於尊長有序,父母才決定在昌喜成親後,再給昌樂操辦婚事。

眼下既然節外生枝,父母也沉不住氣了,下周末,趁昌喜回家度周末,父親恆安給昌喜未來的岳父寫了一封信,讓昌喜親自送去。信中,恆安言辭溫和友好,訴說了對未來親家的敬仰之情,只在信的末尾,提到了昌喜已近而立,佳期將過,如高親心懷猶豫,擔心犬子有辱令愛,長痛不如短痛,不妨早做決斷,免得耽誤了令愛的終身。

這封信箋那么有效,下一個星期六,昌喜回家時,就把姑娘父親的復函帶回家里,信中,對准親家信中所言,大感英雄所見略同,並替女兒做主,讓親家把婚期定下。這樣,甄家很快就把婚期確定下來,昌喜的婚期,是四月二十八,老二昌樂的婚期,定在五月初六。這兩個日子,都是皇道吉日。

幾乎在同一時間辦兩樁婚事,甄家人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們結婚的被褥得趕制,新人的衣服得添加,辦酒席的飯店得預訂。好在昌歡辦事伶俐,忙前忙後,替父母省了不少心事,體體面面地把婚事辦完了。

昌喜在機關里分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昌樂還得在學校排號等著分房,暫住在家里早先他和哥哥一塊住的廂房里,和父母一塊兒起火。

昌樂每月工資交妻子把著,二人在家里白吃白喝,還得母親侍候著,昌樂媳婦不長眼色,看飯擺好了,上桌就吃,吃過飯,抬屁股就走,好像在這個家里,她就應當享受這種被人侍候的生活,氣得婆婆常拿白眼看她,她也不理會,裝著沒看見。好在昌歡手腳麻利,家里的活兒,到了她手里,一會兒功夫就干完了,婆婆這才沒說出難聽的來。

過了年,糧食系統改革了,政府放開了糧價,允許私人經營糧食。沒有了國家調撥的平價糧,飼料廠竟爭不過私營企業,很快倒閉了。失業的昌歡,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

家里人都替昌歡難過,覺著昌歡的命,實在太背了,總是坎坷不斷,一時又想不出太好的辦法幫助她,只能說些寬心話,安慰安慰,勸她慢慢在家等待機會。

家里和往常不同了。早先,家里只有爺爺、父母、兄弟,是一家人,昌歡住在家里,還不覺得生分;如今卻不一樣了,二嫂和他們一塊過。雖說二嫂把持著二哥的工資,也不往家里交伙食費,又不幫著操持家務,可她畢竟是二哥的媳婦,進了甄家門,就是甄家人,可昌歡是出了嫁的女兒,按當地的風俗,已是外姓人了,如今離婚回娘家,便是寄人籬下了。早先昌歡有工資,月月往家里交錢,人又勤快,長眼色,家里家外忙著,住在家里,還勉強說得過去,如今下了崗,沒有了經濟來源,年輕輕的,賴在家里蹭吃蹭喝,別人嘴上不說,倒是昌歡自己心里沉不住了,白天無事,一個人上街轉悠,打算尋點什么事做,也好養活自己。

古城南門外,新開了一個集貿市場,也就是政府劃出一塊空地,讓小商販們在里面做生意,賣些小百貨、果蔬一類東西。平時,昌歡到那里買過菜,至於服裝百貨之類,因為信不過小販們的地攤貨,總要到大商場里去買。聽說那里的貨色,都是小商販在沈陽五愛市場撿來的便宜貨。眼下生計無著落,昌歡也動了去碰碰運氣的心思。

在市場轉了兩天,探尋了一些小販們的底細,昌歡覺得,服裝、鞋帽之類,本錢太大,風險也高,眼下她還沒有這個實力,倒是女孩子們喜歡的小件首飾,價錢不貴,本錢也小。盤算了幾日,昌歡打算在這上面試一試運氣。

一天夜里,昌歡帶上自己的全部積蓄三十元錢,一個人乘火車去了沈陽。在五愛街,各色價格低低廉的首飾,看得昌歡眼花繚亂,最終她相中了銅制仿真金戒指。這種煜煜閃光的戒指,和真品一般無二,裝在紅綢裹著的首飾盒里,價錢也低得可以,批發價僅僅五毛錢。昌歡心里喜歡,一沖動,拿出兜里的一半錢,進了三十枚;剩余的一半錢,又進了些塑料頭花、鍍金發卡之類的小東西。辦完貨,當天乘火車趕了回來。第二天一早,興沖沖來到集貿市場。

市場並不順從昌歡的心思,盡管昌歡給仿真金戒指的定價並不高,只賣兩元一枚。一周過了,僅賣了五枚。倒是塑料頭花一類的小東西,很快銷售一空。扣除稅費,賺了不足二十塊錢,更多的本錢,押在了仿真金戒指上。

一天,本家二大爺恆富到市場里閑逛,看見昌歡正在兜售仿真戒指,笑著問,「你從哪兒弄來這些金貨?」說著,拿起一枚,在手里擺弄著看。

「什么金貨?」昌歡笑著說,「假的。二大爺來買菜呀?」

「不買,隨便過來溜達。」二大爺說,眼睛卻不離開這些假戒指,「假的?這不跟真的一樣嗎?」擺弄了一會兒,又問,「賣多少錢?」

「兩元。」昌歡笑著說。

「兩元?」二大爺笑了,「太便宜了,這么好的東西,賣兩元,太可惜了,當真的賣多好啊,賣一個,等於你賣一堆。」

二大爺喜歡昌歡,平日愛和她逗笑,現在退休在家,閑著無事,四處轉悠。不過剛才這句玩笑,倒是提醒了昌歡,讓她心里有了想法。

傍晚收攤兒回家,走在路上,昌歡想起了一個故事,是從父親那本書稿里看到的,說的是很早以前,江湖上有個幫人販運的船工,為人機靈,好搞謔頭。一日泊船金陵,主人登岸公干,臨行前,叮囑他說,金陵是騙棍橫行之地,要他守在船上,多加小心,不可上岸胡來。船工聽了這話,反倒激起他骨子里的好奇,想見識一下金陵的騙子,手段有多厲害,便推說要到碼頭上的店家吃頓飯,解解饞,從主人那里支取了兩塊大洋。主人走後,船工隨後誇上褡褳,跟著上了岸。上岸後,船工在街市里,看見有孩童們正用假銀幣玩耍。那假幣制的和真幣別無二致,上前一打聽,才知道,一塊真大洋,可兌換一百塊假幣。船工靈機一動,掏出懷中的兩塊大洋,兌換了二百塊假幣,又往店家要來兩張紅紙,把假幣打了封,放進褡褳,開始在街上逛游。來到一家商行門口,見對面台階上坐著一個中年男人,身著貂皮短襖,嘴含銀制嵌玉煙管,有滋有味地坐在那兒過癮,兩眼賊溜溜地往街上掃著。船工停了下來,在商行門口徘徊,也不進去,旋身坐到商行外的台階上,從褡褳里掏出一張紙兒,嘴里振振有詞地念道著什么。果然,過了一會兒,正在吸煙的男子沖船工喊了一句,「喂!你在干什么?」

船工聽見呼喊,湊了過去,把手里的紙兒遞那人,說,「我叔家要嫁閨女,他不識字兒,求我幫忙,進城置辦嫁妝,我也不知哪里能置辦齊全,正作難呢。」

那人接過紙單,上面果然羅列些嫁妝需要的貨色。再看船工的裝束,也像鄉下人,心里就起了歹意,低聲對船工說,「你老哥今天幸運,遇上了我,要不,今兒個非挨宰不成。」邊說,邊指著身後的商行說,「這家商行太狠,貨色也不好,我姑家在後街有家商行,專賣你要的這些東西,我帶你去,給你個熟人價,至少比這里節省二三十塊。」

船工聽罷,千恩萬謝,說了些好話,那人就起身,領船工往後街去了。二人也不走大路,專撿拐彎抹角的胡同走。船工原本是跑江湖的,一看此人領他走的路徑,心里就知道七八分上手了。拐進一道胡同,船工看見一間茅廁,趁機捂著肚子說,一早行船,著了涼,內急,想進茅廁方便一下。說罷,將肩上的褡褳取下,交給那人,求他幫著看管,那人也不推辭,接過褡褳。船工正要入廁,忽又說道,身子發冷,要借那人身上的貂皮短襖穿一會兒,暖暖身子。那人本要不借,只是剛才一搭手,掂出船工的褡褳里,至少有二三百塊大洋,便裝著不情願的樣子,脫下短襖,遞給船工穿上,囑咐道,「小心些,別給我弄臟了。」

船工穿上短襖,又盯著那人的銀制煙管說,「一早上趕路,連口煙兒也沒抽,麻煩您老借我抽一口吧。」

那人見短襖都穿到他身上了,哪里差一根煙管,這時只盼他早點入廁才好,就將煙管遞了過去。

船工躲進茅廁,聽那人的腳步聲已遠,才出了茅廁,急三火四地回到船上。

再說那人一路小跑,躥回家里,心里樂惦惦地向老婆炫耀,說是用一件貂皮短襖和一支銀制煙管,賣了整整兩百大洋。說著,掏出兩封大洋,打開才知道,全是假的。愣了半晌,大笑一聲,苦著臉道,「奶奶的,老子一輩子都是騙別人的,今兒個栽到一個鄉吧佬手里了,可惜我那身短襖,值三十個大洋呢……」

一個故事沒想完,昌歡心里豁然敞亮起來,覺得自己手中的仿真戒指,有了銷路。臨近家門,昌歡停下腳步,像似忽然想起了什么,掉頭往城東堂伯家去了。

二大爺恆富還住在城東。昌歡到時,二大爺正在灶上做晚飯。二大娘有眼疾,兩眼接近失明,腦子也開始亂了,前幾年,還勉強能幫女兒昌艷照看孩子,自從去年在給孩子喂奶時,錯把細鹽當糖加到了孩子的奶瓶里,把孩子齁著了,昌艷就不用她看孩子了。二大爺退休後,連飯也不用她做了。她老是把調料搞錯,炒菜時,動不動忘了放油,有時菜里已經放了鹽,可她馬上就會忘掉,隨手又舀勺鹽放下,弄得一家人沒法吃,有時撮一鏟煤,要添加到爐灶里,她卻鬼使神差地添到鍋里了……二大爺見昌歡來了,從灶下站了起來,笑著逗她,「怎么,找我賣金戒指來了?」

昌歡早習慣了二大爺的性格,沖二大爺使了個眼色,讓他說話小聲點,免得讓二大娘聽見,也不到炕前和二大娘打個招呼,急急忙忙把自己的思路,對著二大爺的耳根子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