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教師爺街頭收人渣(1)(1 / 2)

騙行天下 滄浪船夫 3895 字 2022-07-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騙行天下最新章節!

火車進站時,已是清晨。走出站台,站前廣場上人不太多。廣場上到處鋪墊著報紙、紙板,估計是昨晚在這里候車的人,嫌候車室里太熱,在這里臨時打的地鋪,上車時來不及清理,才留下這一地狼籍。

恆安在廣場邊找了家小吃店,要了碗豆漿,兩根油條,兩個茶蛋,一碟芹菜拌花生米,匆匆吃下,照著昌慶來信的地址,一路打聽,換了幾路公交,九點鍾光景,到了報社大樓。

門衛老頭拿起筆,正要讓恆安在記事簿上登記,聽說是來找昌慶的,把筆放下說,「甄昌慶這些天不在班上,正休病假呢。」

「病了?」恆安心里咯噔一下,兩腿有些發軟,驚瞪著眼睛,問門衛,「什么病?在哪兒住院?」

「咳,啥病呀,就是休個病假唄。昨天我還看見他來報社了。」門衛老頭說著,不屑地笑了笑,嘆息道,「現在的年輕人呀,金貴著呢,蒼蠅踢了一腳,就要大休;心情不順暢,也要休假。」剛說到這里,馬上醒悟到自己走了嘴,停下話頭,問恆安,「你找他什么事?是他什么人呀?」

「我是他父親。」

門衛聽了,立馬換上笑臉,讓恆安到傳達室里坐下,恆安心里有事,急著問,「我上哪兒能找到他?」

「我給他打個電話,看他在不在家?」老頭邊說,邊翻看報社員工的通訊錄,找了一會,找到昌慶的電話號碼,開始給昌慶撥號。電話撥通,舉起電話,當著恆安的面,在電話里向昌慶賣乖,「你小子,小病大養,在家泡病號,把你老爸驚著了,從大老遠跑來看你,還不趕緊過來接你老爸。」

昌慶聽說父親來了,有些吃驚,讓父親接電話,確信接電話的正是父親,叮囑一聲,「爸,你稍等一會兒,我馬上過去接你。」說著,掛了電話。

門衛老頭正為剛才說了過頭話懊悔,見恆安放下電話,再三邀請恆安進傳達室里歇息,見恆安進來,又給倒了杯茶。

一杯茶的功夫,昌慶到了。見昌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不像有什么大病,恆安才放下心來。門衛老頭趁機賣好,嗔怪昌慶,「這熊孩子,請個病假,看把你爹折騰的,坐了一夜火車,大老遠跑來,要不是我先把事兒說開了,這會兒,還不定給你爹嚇成啥樣了。趕緊接你爹回去壓壓驚吧。」

昌慶聽過,笑了笑,拎過父親手里的包,埋怨父親,「爸,你來,事先給我打個電話呀,幸虧我請了病假,要不,出差在外,你還撲了空呢。」邊說邊領父親出了大樓,到了停車場,讓父親上了一輛車,自己開著離去了。

「這車,是誰的?」恆安上了車,問昌慶。

「我的,」昌慶笑著顯擺說,「你看,還行吧?爸。」

「你的?」恆安有些不安,問道,「單位給你配的?」

「單位?」昌慶笑了笑,說,「單位領導除非神經錯亂了,不然怎么會給我配車?他自己都想弄輛好車開呢」

「你哪來的錢?買這么好的車?」

「不是買的,朋友送的。」

「送的?」父親警覺起來,隱隱感到,昌慶身上,正在發生什么事情。路上車多,怕分散昌慶的注意力,父親忍住話頭,不再吱聲。

「家里挺好的?」過了一會兒,見父親不說話,昌慶問。

「挺好的。」

「爸,你這一回,怎沒把俺媽也領來?」

「你姥病了,」恆安說,「你媽和你姐天天在醫院侍候,昨天剛出院,你媽回家歇息歇息。」

「俺姥得了什么病?」

「老毛病。」

知道家里沒什么別的事,昌慶心情輕松下來,和父親說,「我還想了呢,等我這陣子忙完了,把你和俺媽接來住些日子,讓俺媽給我做飯吃呢。」說著,嘿嘿笑了起來。

見昌慶起了話頭,恆安忍不住問道,「你不是在休病假吧?還忙什么?剛才聽門衛老頭說,你是在泡病號,到底是怎么回事?」

昌慶覺察到,父親已看出他的心思,便不想瞞下去,沉吟了一會兒,開口說,「爸,我不想干啦。」

「什么?」恆安著實吃了一驚。雖說他已看出,昌慶有什么事情瞞著他,卻沒想到兒子會有這種想法,急著問道,「記者的工作,不挺好嗎?現在有多少人想干,還干不上呢,你又是在北京大報社里工作,怎么會有這種想法?」

「你不知道,爸,」昌慶想了想,說,「記者這活兒,不好干呀。你天天寫些應景的文章吧,讀者不買帳,罵你;你要寫些揭露社會問題的文章吧,當事人又不滿意,和你糾纏;你要寫些反映社會深層次問題的文章吧,上邊的不滿意,主管部門又壓你,又是檢討,又是求情;你要是寫些歌舞升平的文章吧,良心又放不過你。現在,在中國大陸當官方記者,就像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左右不討好,動輒獲咎……」

「那你想怎么樣?」

「辭職,」昌慶說,「自己干!」

「辭職?」恆安倒吸了口冷氣,怎么也想不到,在他眼里,一向乖順聽話的小兒子,眼下會有這么大膽的想法。「辭職以後,怎么辦?」恆安緊跟著問。

「自己開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昌慶說。

「經營什么?」

「先辦一份雜志。」

「辦雜志?」恆安覺著不靠譜,提醒昌慶,「國家出版署,現在允許私人辦報刊嗎?我聽說,現在國內的小報,多是掛靠地方黨報辦的,而且辦報的人,多是早先各大報社的退休領導,沒有相當的背景,是辦不下去的。」

「我不在這里申請,」昌慶說,「我和香港康平文化出版社已經談妥了,以康平文化出版社駐京辦事處的名義,辦一份《社會觀察》雜志,他們手里有出版物的國際編號,我不用申請大陸的雜志編號。我每年只交給康平出版社五萬元管理費就行了,其余的有效證件,都由它們提供。」

「靠出版雜志,能賺到錢嗎,」恆安擔心地問,「你出的雜志,能賣出去嗎?」

昌慶聽父親這樣問,知道父親是局外人,並不清楚行中規矩,笑了笑,說,「爸,這本雜志,只是我的門面罷了,我根本不用它賺錢,甚至賠錢都行,我只要把握住,不發表那些揭示社會深層次矛盾,免得引起上層反感,能讓它正常運轉就行了。我要賺的,是管理記者站的錢。」

「怎么管理?」

「我要在沿海發達地區的主要城市和內地事件頻發地區,建立記者站,這記者站,由行中高人自行管理,我只收取它們每年五萬元的管理費;另外,向他們招聘的記者收取培訓費。以每個記者站至少招聘一百人的記者編職算,我每人只要收取三千五百元的記者培訓費,向他們頒發記者證,那樣話,一百個記者站,一年下來,就能收入三百多萬元。」

「可你養了那多人,靠一本雜志,能夠給他們開銷嗎?」

昌慶聽了,知道父親並未領會個中奧妙,笑了起來,「爸,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這記者站,是由它們自己管理的,我只收錢、發證,其余的,一概不管。」

「那記者站的人,靠什么生存呀?」

「自己創收啊。」

「創收?」恆安頗感納悶,問道,「怎么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