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詭計(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2782 字 2020-08-11

東京開封府,首相范質的府第,書房內。【最新章節閱讀..】

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楊炯,站在范質的面前,拱手說:「相公,北面來人了。」

正在批閱公文的范質,並沒有抬頭,直到批下最後一個字之後,這才端起茶盞,淡淡的問楊炯:「哪個北面?」

楊炯追隨在范質身旁多年,不僅忠心不二,辦事能力也非常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做人不中庸,得勢就張狂。

所以,盡管范質一路提攜,將楊炯的本官提升為正五品,卻依然沒有將他放出去獨當一面。

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用後世的官場職權來對比,其實就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主任。

只不過,楊炯手頭的權雖重,本官級別卻非常低,遠遠達不到正部級的程度。

范質能夠在政事堂內如臂使指,多虧楊炯在其中出了大力,也正因為如此,首相的府第書房,對楊炯完全不設防,任其自由出入。

這也是范質為官的高明之處,對於有缺陷的心腹,既然授予重權,又不給太高的級別,私下里還格外的親近。

楊炯在私下里也不是沒有怨言,可是,范質對他的看重,朝里朝外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相公,是契丹國的樞密使耶律休哥派人來了開封府,也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消息,居然找到了學生的門下。」楊炯對范質向來都說話很直,從不藏著掖著。

如果換作是旁人,范質一定會懷疑,那人受了契丹人的賄賂。

楊炯本身是提點五房公事堂後官,又是眾所周知的首相心腹,這么多年下來,他在開封城內外,早已擁有不少的商鋪,以及至少超過五萬畝的良田。

大周朝廷不禁土地兼並,楊炯只要不是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欺壓百姓、巧取豪奪,別說是五萬畝良田,就算是五十萬畝,也沒有任何人敢多嘴多舌。

讓楊炯先富裕起來,其實是范質一直縱容且默許的,很多時候都睜一眼閉一眼。

楊炯在這么重要的職位上,如果上下其手收受賄賂,或是吃拿卡要,敗壞的絕不僅僅是他楊炯一個人的名譽。

從政多年,又一直位高權重的范質,久歷宦海沉浮而不倒,除了他善察上意,政治斗爭經驗異常豐富之外,由於潔身自好而得來的好名聲,其實也幫了大忙。

「博約,你我之間何話不可說,至於如此的吞吞吐吐?」范質心里明白,一定是出了大事,他故意裝出不悅的姿態,瞟了眼有些猶豫的楊炯。

「耶律休哥派的來人告訴學生,魏王以及世子都沒死,全在他的手上。不僅如此,耶律休哥派來的密使,還帶來了魏王的隨身信物。」楊炯從懷中摸出一塊玉佩,恭敬的遞到范質的手邊。

范質盡管心里異常震驚,卻不動聲色接過那塊玉佩,定神仔細一看,當即斷定,這顯然是宮中御賜之物。

如果范質沒有記錯的話,這塊玉佩應該是先帝柴榮迎娶當今皇太後之時,賜給魏王符彥卿的定親信物。

如果硬要追根溯源,這塊玉佩其實是本朝太祖的正宮聖穆皇後的隨身之物,聖穆皇後也就是先帝柴榮的親姑母。

聖穆皇後柴氏本是後唐庄宗身邊的嬪御,庄宗駕崩,明宗繼位之後,便將柴氏等先帝身邊的女人全都遣散回家。

當時的後周太祖郭威因為出身寒微,即使想買官兜里也沒錢,不想卻被家底豐厚的柴氏一眼看中,並且傾囊相授,助郭威買到了實權官職。

郭威也的確是個性情中人,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立柴氏為皇後。後來,由於愛屋及烏,更是立柴氏的親侄兒柴榮為儲君,並在臨終前強勢安排柴榮即位。

所以,聖穆皇後駕崩之後,郭威一直把這塊玉佩帶在身邊,朝夕把玩從不離身。

柴榮登基稱帝後,因為感念養母的恩德,遂把這塊玉佩一直帶在身邊,睹物思人。

直到,柴榮娶第二個符家女的時候,才賜給了符家。

巧合的是,那次去符家的迎婚使,不是旁人,正是當時的副相范質。

「耶律休哥想干嘛?」范質心里非常清楚,貪得無厭的契丹人忽然主動找上門,絕對是黃鼠狼進了雞窩,沒安好心。

「耶律休哥的來使說,若想迎回國丈和國舅,必須派李無咎去契丹國的上京親迎。」楊炯一字一吐,終於說出了耶律休哥的真實目的。

「哼,契丹韃子打的好一把如意算盤。」范質嘴上這么說,卻暗暗心驚,耶律休哥不愧是個老奸巨滑的韃子。

如果柴榮還在位,耶律休哥的鬼主意,絕對不可能得逞。

傻子都知道,如今的大周朝,除了李中易之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抵御契丹人的名帥。

李中易率軍北進之後,雖然沿途的道路交通被契丹人截斷了,導致消息不暢。

可是,范質心里卻明白,如果李中易已經兵敗身死,耶律休哥絕不可能暗中派人來開封挑撥離間。

更重要的是,透過耶律休哥派密使這件事,讓范質敏銳的意識到,李中易很可能在契丹國內,攪得天翻地覆,戰果頗大。

「博約,你怎么看?」范質端起茶盞,若有所思的望著楊炯。

楊炯嘆了口氣說:「如果先帝還在,此事完全不須計議。只是,皇太後畢竟是個女流,她的生父和親兄,若是被契丹人……您又是當朝首相,這其中的利害實在是誰都承受不起吶!」

不得不說,楊炯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短短的一席話,恰好戳中了范質最大的心病。

實際上,范質早就想到了其中的凶險之處,在他當政的時候,符太後的老父和親兄如果沒有被順利的換回,導致慘死在契丹人的手上,嘿嘿,他的首相之位,絕難坐得安穩。

「相公,最近一段時間,王溥屢屢獲得皇太後的單獨召見,兆頭大不妙啊!」楊炯十分熟悉范質的脾氣,他的這一席話,恰好又擊中了范相公的又一個禁忌。

朝里的八相之中,除了率軍出征的李中易之外,剩下的那幾位之中,就數李谷和王溥最是桀驁不馴,他二人在朝堂之上,屢屢當眾頂撞范質。

政事堂內的幾個宰相,除了王溥和李谷是老政敵之外,李筠最近借口邊境不安,鬧著要回他的老巢。

次相魏仁浦,明明熱心於首相之位,卻偏偏裝出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坐視王溥和李谷聯起手來,對范質的猖狂進攻。

魏仁浦的心思,范質早就是洞若觀火,他是想當笑到最後的那個漁翁。

道理是明擺著的,李谷和王溥就算是斗垮了范質,也必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李瓊早在柴榮還沒駕崩之前,因為南方的兵敗,已經徹底的失了寵。

吳廷祚雖也是柴榮身邊的老人,只可惜,此公的脾氣很臭,不得符太後信重。

退一萬步說,如果李谷、王溥以及范質一起出局,最終出面收拾殘局的宰相,倒很有可能老成持重的魏某人。

楊炯的記性很好,曾經有好幾次,面對李谷和王溥的瘋狂進攻,如果沒有符太後的鼎力支持,范質的首相寶座已經出現動搖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