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義之爭(1 / 2)

逍遙侯 大司空 1181 字 2020-08-11

「清君側的名義,已經被用爛了,很容易給人留下謀反的壞印象。」劉金山如是說。

孔昆搖頭晃腦的說:「不清君側,難道清君么?」

劉金山端起茶盞,瞥了眼孔昆,淡淡的說:「有曹王和杜太貴妃在,所謂的大義名分,重要么?」

「不然,師出無名,全天下的讀書人,有誰服你?」孔昆打定了抬杠的主意,死不松口。

劉金山飲了口茶湯,放下茶盞,仰起臉說:「只要今上還活著,無論用什么名義起兵,都擺脫不了謀逆的罵名。與其清君側,不如直接指斥李谷勾結契丹蠻子。」

李中易高居於帥椅的上,眼睜睜的看著文臣們,為了所謂的大義名分,吵得臉紅脖子粗。

文官們就是矯情,總喜歡玩些個咬文嚼字的把戲。問題是,名分再光明正大,離開了李家軍的強悍戰力支持,一切都是浮雲。

李中易在把曹王和杜太貴妃弄到手後,並沒有馬上進軍開封,實際上,一直在等待著一個好消息的到來。

算一算日子,那個驚天動地的好消息,很可能這幾日就會傳到齊州來。所以,李中易絲毫也不顯著急,由著文臣們去爭吵。

和劉金山這個老部下不同,孔昆的投靠,帶有部分文官的試探之意,李中易也沒虧待了他,直接由知州升任節度副使,位僅次於劉金山。

屁股決定腦袋,孔昆的暗中支持者是文臣,那么,孔昆一定會站在文臣,也就是所謂全天下讀書人的立場上講話。

文臣們總以為李中易離開了他們,將來就無法治理天下。殊不知,李中易的軍政學堂里,已經有四批政治軍官學成畢業。

對於文臣們的不斷試探,李中易自然心知肚明。只不過,在奪取天下之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一統一戰線策略絕對不能丟。

劉金山被孔昆吵得腦仁疼,偏偏李中易只是喝茶,絕不插話,他哪怕心里再不痛快,也只得被動應戰。

文人耍起嘴皮子來,那是他們的絕對強項,李中易冷眼旁觀,孔昆從先秦一直縱論到本朝,其間連口茶都沒喝過,可謂是滔滔不絕,雄辯無倫。

反觀,以事務型見長的劉金山,嘴上功夫比孔昆就差出去至少三條街。

李中易明知道劉金山窘了,卻絲毫也沒有幫他說話的意思,區區一個孔昆都應付不了,將來何以立足於廟堂之上?

事務型的人才,往往精於干實事,而拙於口才。通俗的說,劉金山的特點就是,辦事效率極高,理政的經驗也十分豐富,美中不足的是,辯論的急智稍有遜色。

李中易坐視劉金山和孔昆打擂台,用心也是良苦,想磨練磨練劉金山的辯才。

盡管李家軍的實力異常強悍,東征高麗,西討黨項,北伐契丹,至今都沒打過敗仗。但是,由於李中易渾身上下充滿了銅臭氣息,願意追隨他的文官,可謂是少之又少。

目前,跟隨在李中易身邊的讀書人,大多是久試不第的懷才不遇者。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實際的理政經驗,房價田價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與民生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

換句話說,李中易無法拿來就用,只能將他們先塞進軍政學堂里去深造。

可問題是,李中易原本是作出的長遠打算,將這些文臣種子,用在將來。然而,很多不第的讀書人,卻以為他歧視讀書人,非但不委以重任,反而投閑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