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 活罪難饒(2 / 2)

逍遙侯 大司空 2806 字 2020-08-11

如今的李中易,一點也不著急,畢竟,在數千名工匠的努力之下,火炮的年產量達到了二百余門之多。

火槍的大規模生產,還沒有太大的進展,目前還處於漆黑一團的摸索狀態。

但是,穩產的火炮,卻可以使帝國的軍隊,無懼於任何形式的陣地戰,或是攻城戰。

美中不足的是,隨著大量火炮不斷的裝備部隊,火葯中最重要的成分,硝石卻已經跟不上進度了。

帝國的疆域,北臨燕山山脈,東和南到大海,西到西北靈州,除了西蜀和北漢尚未統一之外,一個級大帝國的雛形,已經躍而紙上。

在偌大的疆域內,火硝的產地屈指可數,而且隨著火硝用量的快攀升,其資源呈現出日益枯竭的態勢。

在李中易的記憶里,殘留著四川江油的硝石,產自重華鎮老君山的記錄。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在明清時期,重華鎮老君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葯原料生產基地。

明朝應對敵人所用火葯基本以十萬斤計,同時九邊備火葯百萬斤,這個數量對於世界上同時代的其他國家而言,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長達五年的金川之役,清軍的火葯消耗高達四百二十多萬斤。當時清軍所需的火葯,基本上由重華鎮老君山供給。

這么繞了一圈下來,伐蜀,顯然成了當務之急!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由於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遷徙性很強。只要耶律休哥成心避免戰略性的陣地決戰,並采取誘敵深入和堅壁清野的策略,很難一舉消滅之。

和契丹人的國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對於這一點,李中易的頭腦異常之清醒。

想當初,金滅遼的時候,戰爭也足足打了十年。

金國的女直人,屬於半游牧半漁獵的民族,尚且需要十年滅遼,更何況是農耕文化的大漢民族呢?

漢武帝前期,靠著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天才,也只是做到了讓匈奴人暫避鋒芒。

等到漢武帝統治的後期,衛青和霍去病相繼去世之後,漢匈之間的戰爭又成了敗多勝少的劣勢局面。

其中,最令人扼腕嘆息的要數2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卷入了巫蠱之禍的政治漩渦,導致求勝心切而失敗。最終,全軍覆沒的李廣利投降了匈奴,次年被殺。

國戰就是國戰,切不可急功近利,或是馬虎大意!

在李虎的的陪同下,李中易在火炮作坊內,一連待了三天。

這三天內,李中易完全沒有閑著,他一邊走一邊看,始終在琢磨一件事:怎樣讓訂立的操作規范,符合現實生產的需要?

科學的歸科學,科學是有規律的!

政治的歸政治,政治也是有規律的!

李中易自己關在房內,對照著現有的操作規范,進行了第一次大范圍的修訂。

修訂操作規范的主要目的,其實是,人才比器物更重要,必須盡量減少生產實驗過程中的人員傷亡。

連續三日之久,李中易的一日三餐,都是在房間內吃的,他半步也沒有離開過書房。

到了第四天的傍晚,李中易終於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扔下手里的碳筆。

李中易信手端起茶盞在手,望著桌子上的厚厚一疊紙張,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什么叫做與時俱進?這便是了!

完成了修訂工作之後,李中易推開房門,走到戶外,一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邊思考怎么對付京城里的那幫子儒生。

根據緹騎司和警政寺的密報,京城里的儒生們依然還在吵架,吵架的焦點依然集中在,是不是要正面對抗,給李中易一個大大的教訓。

「哼,秀才造反,一億年無成!」李中易冷哼一聲,百無一用是儒生,這可不是他扣的帽子,而是歷史上早有定論。

「稟皇上,趙匡胤和趙匡義兄弟二人,已經押到門外。」就在李中易走神的當口,張三正輕手輕腳的走到他的身旁,稟報了最新的情況。

李中易背著手,仰望晴空和白雲,嘿嘿,終於到了處置趙家兄弟的時候了!

這人吶,不可能從一開始,就腦湖有反骨,而是隨著實力的膨脹,野心也跟著膨脹了起來。

想當初,柴榮還沒死的時候,李中易即使有做皇帝的野心,也必須竭盡全力擺出忠臣的姿態。

漢武帝沒死的時候,霍光不僅沒有半分權臣的作派,而且刻意裝作是忠臣中的忠臣。

不然的話,漢武帝連親兒子劉據和親兒子他媽鉤弋夫人都給逼死了,更何況區區一個霍光呢?

隨著李中易吩咐下來,剛從京城押來的趙匡胤,便被帶到了他的面前。

「罪臣趙匡胤,叩見皇上。」趙匡胤一見了李中易,納頭便拜,沒有絲毫的猶豫。

李中易望著跪倒在面前的趙匡胤,不由心潮起伏不定,思緒萬千。

想當初,正是眼前的趙老二,為了救回被李中易俘虜的趙老三,竟然敢單騎進敵營,這是何等的大智大勇?

如今,李中易已經平定了江南,趙匡胤早已是待決的階下囚。正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趙匡胤知趣的跪倒,不僅沒有引起李中易的同情心,反而勾起了他的殺機。

歷史上的趙老二,裝出馴服的模樣,不僅騙過了小皇帝、符太後,更瞞過了老政客范質的雙眼,這是何等了得的表演功力?

李中易深吸了一口氣,淡淡的問趙匡胤:「你可知罪?」

「皇上,臣罪該萬死,百死莫贖……」趙匡胤早就等待著親見李中易的機會,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必須把話說完。

李中易冷冷的看著趙匡胤,他很想借機會宰了趙老二,以永除後患。

可是,李中易又有些期待感,永遠失去了兵權的趙老二,又會有何等驚人的表現呢?

就在李中易舉棋不定的時候,趙匡胤重重的叩了三個響頭,哭道:「只求皇上饒過舍弟。」

盡管趙匡胤裝得很像,但是,李中易依然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虛。

作為以前的好兄弟,實質上的對手,趙匡胤對於李中易的脾氣不說了如指掌,也至少了解三分以上。

李中易屬於吃軟不吃硬的個性,你越是逼迫他,他反彈得就越是厲害。

當然了,以李中易如今的權威,宰了趙氏兄弟,並不比踩死一只螞蟻更難。

之所以一直關著趙氏兄弟,既不殺,也沒放,這主要是李中易沒起殺心。

想當初,傅作義和平起義之後,因為種種原因又後悔了,想暗中搞事情。

可是,水利部長傅先生,手里沒有一兵半卒,即使想搞事情,也屬於典型的巧婦難為無兵之變。

由傅先生的先例想開去,李中易今天召見趙匡胤,其實是想把他擺到都水使者的位置,讓他好好的為興修水利,開渠築壩,作出應有的貢獻。

當然了,不殺趙老二,並不意味著李中會輕輕的放過趙家兄弟。

當著趙匡胤的面,李中易淡淡的吩咐道:「來人,把趙匡義交給內侍省都知康澤,閹了他,充作內廷小侍者。」

趙匡胤一聽這話,立時心下大駭,慌亂之中,大聲嚷道:「求皇上饒了舍弟,他還年輕……」

李中易冷冷的哼了一聲,淡淡的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