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順勢而為(2 / 2)

大唐不良人 庚新 2567 字 2021-04-27

為的是啥,明眼人都知道。

如今這蘇大為,居然能解決了陛下心中難題,那還不得當寶貝一般供著。

聽聞開國伯兵法師承蘇定方。

也是戰功赫赫。

最難得的是,這開國伯正當盛年。

如果沒有意外,以他的聖眷之隆,只怕一世富貴,位極人臣只若等閑。

別說眼下兵部尚書,就是日後封公拜相,也是翻掌之間。

「聽說了嗎?之前朝會上,聖人有意讓開國伯任兵部尚書,但是開國伯居然拒絕了。」

「居然還有這等事!還有人放著尚書不要?」

「噓,閉嘴,開國伯這等人的心思,豈是我們能猜透的。」

「若是換別人,如此不給聖人面子,只怕早已問罪,你看開國伯……聖人和天後還要哄著他,據說賞下房宅田產,那田產,還是從聖人皇庄中分出來的,還說要封開國伯的母親為徐國夫人,據說治疫之法若成,還要封開國伯為開國縣公。」

「嘶~縣公啊,那真是我大唐初立時,那一幫打天下的功臣才有的封賞吧!」

「這蘇大為,居然得陛下如此看重!」

「我大唐立國至現在,如此恩寵,只怕獨一份了!」

「你們別往外傳,我聽說,陛下有意讓開國伯入太子府,日後太子登基……只怕開國伯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啊呀,如此人物……要是有法子可以結識一下就好了。」

「呸,你這狗才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還想結識開國伯?若有機會,能做開國伯門下走狗,吾死也甘心了。」

「什么開國伯,那是我主公!」

「賊你媽!騷還是你最騷!」

遠處的竊竊私語聲雖輕,但蘇大為身為異人,耳目何等靈便,還是一字不漏的聽進耳中,不過他也不以為意。

不招人嫉是庸才,他走到現在這一步,已經不在乎那些人怎么說了。

而他現在無論是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朝堂上下分外關注。

甚至影響千萬人生死。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默默為大唐耕芸,卻收斂著光芒的不良帥了。

從什么時候起,自己走到這一步的呢?

蘇大為一邊走,一邊想著。

對了,剛來到大唐時,那時初想的是,要穩住這個身份,不能出任何紕漏,被人看出是假冒的,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極力收斂自己。

待到發現武媚娘後,更努力與之結交,想著背靠大樹好乘涼。

當時還是有不成熟處。

在寺中救李治時,因為初得異人的能力,心中還是有些膨脹了。

居然沒把堂堂的大唐皇帝放在眼里。

以致於後來留下無數手尾。

只得老老實實,繼續做自己的不良人,把尾巴藏好。

這一路艱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李治可是個狠人,其手段也不比太宗李世民差多少。

扳倒長孫無忌干脆利落。

那時候的蘇大為開始有危機感,感覺如果被李治盯上,說不准在大唐就混不下去了。

雖然也有開心之事。

比如他的發明,他的生意在大唐漸漸鋪開,再也不用為錢財發愁。

還結識了安文生等一幫好兄弟。

但是在大唐帝都長安,如果沒有權,始終坐不安穩。

這才有之後借著倭人間諜之事,向李治提議創立都察寺。

只有自己才知道,那時的內心缺乏安全感。

了解大唐越深,也才越能體會,大唐的強大。

哪性身為異人,一個人也無法對抗整個大唐。

哪怕真的一怒殺了李治,那家人怎么般?

日後亡命天涯嗎?

再說以大唐成熟的政治制度,哪怕死掉一個皇帝,也會有新皇帝接上,絕不可能因此而妥協屈服。

後世明朝土木堡之變,瓦刺太師也先抓了明英宗以後,開始以為奇貨可居,最後屁也沒撈著,只能乖乖放人。

強如長安詭異,熒惑星君也只能在大唐之下隱忍蟄伏。

若是不想去山中當個野人,還是得混體制的。

正如孫猴子大鬧天宮之後,還不是得被招安。

混一個斗戰勝佛的名頭,加入體制內。

大概這就是人生吧。

最凶險的時候,其實是他在征倭國那一段時間。

那時的他,真的萌生替自己留一條後路的打算。

想過要將倭國當做自己的基地。

不過……

後來終究還是放棄了。

這里是大唐,不是元明時代,所謂「不征之國」。

大唐水師還是很猛的。

跨海擊倭國幾乎沒有太大難度。

特別是征服了遼東高句麗、百濟,又令新羅老實臣服後。

只要大唐水師沿半島,從釜山港出對馬島,旦夕可至倭國列島。

而以現今大唐的國力,又有一幫異人,還是死了在倭國當倭王的心吧。

各種可能性被一一掐斷後。

似乎,也只有做大唐忠臣這一條路可走。

而且越往後,這路,好像越順暢了。

老一輩那些名將凋零。

不知不覺中,蘇大為環顧四周,發現身邊能站在同一位置的,幾乎沒人了。

他被李治重視,開始委以重任和信任,成為留給太子的重要輔臣。

再也沒人能將他打壓和掩藏。

他的地位,也變得無法撼動。

哪怕滿朝文武群起而攻之,李治與武媚娘都要出面保下。

「原來,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嗎?」

蘇大為搖搖頭,略有些自嘲,心頭卻也有一絲得意之情。

這大唐,自己除了給天皇天後一些面子,再沒人敢惹自己了。

這種感覺,其實挺不錯的。

辛苦給李唐打工這些年,終於從996福報的打工人,混到了創業干股,得了李治一聲與國同休。

以後,這大唐的權力,也有自己一份了。

權力的蛻變,是從量變到質變。

正如一夜之間,綠竹破土而出。

他的鋒芒,也終於到了藏不住的時候。

腦海中,突然涌起一首記不太全的詩,口中吟道:「當時年少青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人生能幾何,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憶君君不知。」

憶君君不知。

怎么會想到這一句的?

哦,大概是之前在蜀中,思念小蘇而不可得。

猶記那時還寫過李商隱的一首《巴山夜雨》給小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想起此事,心中竟略微一滯,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然而細思,卻又一閃而過。

正要再想想,忽然見前方有一位錦袍少年大步走來。

少年身後跟著一群太監宮女,還有弘文館待詔學士等文臣若干。

更有一身甲胄的千牛衛。

還不等走到近前,那少年郎便向蘇大為躬身行禮,極為恭敬的道:「阿舅!」

這一聲阿舅,將蘇大為從神游中拉回了現實。

仔細一看,正是太子李弘。

「太子怎么會在此?」

蘇大為微微一笑,心說這不是巧了么。

剛才見過潞王李賢。

接著太子李弘也找上自己。

不過,自己與李弘的交情,自非李賢可比。

還是有些書生意氣的。

想著能稍稍改變大唐的歷史走向。

比如先設個小目標,滅了吐蕃。

令大唐再無大非川之敗。

也再不會有與大唐糾纏百年的吐蕃帝國。

順手將天竺三哥也給伺候舒服了。

想必,後世三哥也沒臉在邊境線上摩擦了。

大唐直接在天竺設都督府了。

然後,便是太子李弘這里。

蘇大為希望他能健康長壽,未來能繼任大唐皇帝位。

免得中間皇權更迭許多波折,也免得骨肉相殘之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