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琉璃廠(1 / 2)

「不用了姜大叔,我一個人能忙的過來,你還是這個點過來吧!」

「那好吧。」姜大叔點了點頭,然後過來說道:「我幫你稱重。」

「嗯!」

上午上班時間過後,葉麟和姜大叔打了一個招呼,又安排了葉琪和李婷幾句,然後就離開了修車鋪。

葉麟要去一趟琉璃廠。

琉璃廠大街位於帝都和平門外,是帝都一條著名的文化街。

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帝都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

因此在這里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

大多數人來帝都都要到這里。

後世聞名中外的帝都琉璃廠文化街,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約八百米。

這里現在不但有很多出售筆墨紙硯的店鋪,還有很多出售古玩字畫,古董的店鋪。

不過這些店鋪現在都公私合營了,葉麟今天過來,就是想打探一下行情,看看能不能把收上來的古董賣掉一部分。

最起碼回籠一些資金,當然,葉麟也不可能把好東西賣了,賣一些本來不想收,又不得不收的。

葉麟包里放了一件昨天晚上剛收的那個銀質葫蘆,他打算用這個銀質葫蘆探探行情。

榮寶齋,一家比較有名的店鋪,在後世還存在的一家百年老店,葉麟第一個來的就是這里。

榮寶齋不是第一批公私合營的店鋪,第一批是五四年,當時有大有糧店,稻香村食品店,同仁堂國葯店,六必居醬園等十家較大的店鋪。

把之前具有傳統特色的資本主義零售商店,進行了公私合營試點。

榮寶齋是五六年最後一批進行公私合營。

當時資本家工商業公私合營從開始到結束,整整用了兩年多。

一些公私合營的資本家,意識到工商業改造已是大勢所趨。

也有一些人開始對前途感覺到渺茫,終日惶惶不安,顧慮重重。

心甘情願把家產獻出來的畢竟是少數。

有的資本家是「白天敲鑼打鼓,晚上痛哭流涕」。

甚至有人說:多年心血,一朝付諸東流,幾聲鑼鼓,斷送萬貫家財。

當然,也有人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家產給賣了,然後跑到了國外。

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公私合營並不是沒收,只不過實行了定息。

實行定息之後,原先擁有一百萬元資產的資本家,名義上還擁有一百萬元的資產。

當然,實際上只擁有一百萬元產生的利息。

除個別情況外,統定為年利息百分之五,這個比率略高於當時的銀行利息。

從五六年年一月一日起計息。這個辦法保持七年不變。到了六三年,又決定延長三年,一直到六六年九月才停發定息。

國家先後以「四馬分肥」和定息的方式,作為和平贖買的代價,向資本家支付了三十多億元,超過了他們原有的資產總額。

對資本家進行「和平贖買」,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將所有制改造與人的改造相結合,努力使剝削者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是共和國一大創舉。

也就是說,這些資本家不但沒有斷送萬貫家財,最後還賺了不少。

而這些人,就是這個年代的有錢人,可以說不是一般的有錢。

葉麟手里的這些錢,在這個年代不能說不算什么,但是和那些資本家比,還差的遠。

想著這些的時候,葉麟也來到了榮寶齋門口。

榮寶齋這個時候並不大,只有三間門頭,其實就是靠馬路邊的三間瓦房。

和四合院三間正房差不多,當然,要比四合院正房大很多。

門口上方掛著榮寶齋的牌匾。

後世的時候葉麟來過這里,不過不是來買古董,而是來游玩,那時候簡直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可是現在,用門可羅雀還差不多,不要說榮寶齋,整個琉璃廠街上都看不到幾個人。

「歡迎光臨榮寶齋。」葉麟剛進來,一名伙計就迎了上來。

當然,現在可不能稱為伙計了,因為人家是正式職工,公私合營以後,之前在這里干活的伙計,都成了街道或者國家正式職工。

葉麟點了點頭,然後就開始打量整個榮寶齋。

「您是想買點什么?」看到葉麟進來也不說話,而是東張西望,店員還以為他要買東西。

「我不買東西,你們這里收東西嗎?」

「呃!」店員愣了一下,連忙點頭說道:「收,當然收,您等一下,我給您叫經理。」

「嗯!」葉麟點了點頭。

也就一兩分鍾,從里面出來一名年輕人,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葉麟一看就知道,這位應該是公方經理。

公私合營都是這樣,一家店鋪有兩名經理,一名是私方,一名是公方。

理論上,公方經理是不參與經營的,只負責管理,可是實際上,私方經理就是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