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新羅復國軍(1 / 2)

來弘穿著戰靴,行走在鮮血之中,面色平靜,不見半點異樣,身後的士兵開始收拾屍體,心中卻是在想著,這次鎮壓叛亂之後,將會得到多少的獎賞。

「殿下,所有叛逆盡數誅殺完畢,請殿下吩咐。」來弘看著眼前的年輕人,臉上仍然是一臉的儒雅之色,只是此刻的他身披盔甲,手執長槍,讓人不敢小覷。

「將這些人的家卷盡數鎖拿,等待刑部處置,將他們的財產盡數封存,派人去他們家里尋找書信,凡是涉及到的人員,盡數關押起來。」李景桓臉上露出喜色。剿滅這次叛亂,得到多少錢財是次要的,關鍵是立下的功勞。

李景桓現在自己回想起來,也是可圈可點的,現在接下來都是一些善後工作,只要完成的妥當,想來回京之後,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嘉獎。

來弘退了下去,接下來,就是封存十三商行,搜索里面的一切,然後大鎖全城,捉拿這些家伙的同黨。

一時間,整個泉州城都陷入恐慌之中,首先倒霉的是這些鏢局,泉州城內的鏢局幾乎全部被封,無論男女老少,盡數被捉拿。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熱鬧的泉州城,街道上已經沒有半點人煙,只有士兵行走在街道上,所有的店鋪都已經關閉,只是偶爾可見一隊隊士兵沖入其中的某個商鋪之中,將有關人員關押起來,將其中的金銀珠寶盡數抄沒,然後貼上了封條,蓋上了周王的大印。

一時間,泉州城風聲鶴唳,十三商行掌控泉州多年,上至知府,下至普通的百姓,都與十三商行息息相關,或者是有著利益糾葛,或是姻親,或為同族,等等,不過兩天的時間,整個泉州大牢之中人滿為患,拖家帶口的被關入大牢之中。

「殿下,整個大牢都已經關滿了,現在已經沒地方關了。」來弘急急忙忙的稟報道。

「這么多人,不會抓錯了吧!」李景桓正在寫著奏章,聽了來弘的稟報之後,臉上頓時露出驚訝之色,他沒想到,居然會抓了這么多人。

「殿下有所不知,十三商行的勢力在泉州很大,都是盤根錯節,而且這些人都喜歡親族,一個人倒霉,所有同姓的都跟著後面倒霉,臣等只要隨便詢問一番,就能抓到一些與之相關的人。」來弘苦笑道。

「那些海匪已經確定了嗎?應該不僅僅是這些鏢師們吧!孤聽說,還有扶桑人乃至新羅人卷入其中。若這些人都參與了此事,那這些人肯定不會居住在城中的。」李景桓有些擔心。

「臣正在審問這些人,臣擔心那些海匪長時間沒有補給,會鋌而走險,襲擊那些漁村。」來弘有些擔心。

「我們有登州、泉州水師,加起來數萬人之多,還在乎這些海匪,真是笑話。從現在開始,派出船隊,開始巡視海岸線,看看那些海匪們可有這個膽子敢騷擾我大夏。」李景桓不在意的說道:「我看這些海匪之中,大部分都是鏢師組成的,至於其他的新羅人或者扶桑人應該是比較少的。」

「殿下所言甚是,臣立刻讓人去偵查沿海,那些海匪既然需要十三行給他們提供糧草,那就說明距離岸邊並不遠,只要仔細搜索,肯定是能找到的。」來弘也沒有將這些海匪放在心里面,海匪再怎么強大又怎么樣?難道還能和大夏朝廷的兵馬相抗衡嗎?只要找到他們,就能將這些人剿滅。

就在來弘大索全城的時候,泉州向南,一座大島出沒,從天上望去,就好像是一個螃蟹一樣,一雙蟹鰲伸入大海之中,形成了一個天然海港。

海港之中,數十艘船只星羅棋布,遍布其中,這些船只或是小船,或是商船,甚至還有一些艨艟巨艦,雖然不是五牙大艦,但也是軍中的大艦了,在這里居然也有兩艘。

「軍主,中原有消息傳來了。」

山洞中,一個士兵穿著紙甲走了進來,在他面前坐著是一個年輕將軍,相貌俊美,身姿不俗,只是面色陰霾,看上去心情很差。

「中原發生什么事情了?莫非狗皇帝死了?」金庾信雙目一亮,他現在最想希望發生的事情就是李煜已經抱病身亡,這對於新羅來說,將是天大的好事。

「將軍,泉州城緊閉,傳聞不僅僅大夏的平海將軍被生擒,就是十三商行的人也被下了大獄。」哨探不敢怠慢,趕緊將得到的消息說了出來。

「愚蠢,這些漢人都是愚蠢之輩,這么簡單的事情居然弄的一團糟。」金庾信聽了勃然大怒,漢人無論死多少,對於金庾信來說都是無所謂的,死了再多,他也只是高興,但讓他感到郁悶的是,自己大軍需要糧草供應。

作為一個新羅人,像金庾信這樣的人不少,他們不滿大夏對新羅的統治,尤其是得到了新羅的兩個公主之後,還對新羅進行壓迫,相比較中原的百姓而言,新羅的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僅僅支付大量的糧草之外,為了活命,有些新羅人還被迫進入中原為奴為婢。

讓金庾信感到驚慌的是,大夏正在新羅推行漢化教育,新羅的新生兒都必須要學習話語,穿大夏的服飾,學習大夏的禮儀,甚至連過的節日都必須是大夏的。

金庾信很難想象,外表和大夏相似的新羅人,在二十年後,還有人知道新羅的語言,能說新羅話嗎?花郎軍團已經解散,但金庾信這樣的昔日花郎高層,仍然不忘昔日的新羅,大家聚集在一起,尋求新羅獨立的機會。

帶領部分新羅人、扶桑人為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夏實在是強大的很,強大的兵力讓這些新羅遺老遺少們心生絕望,金庾信出海為盜,就是為了獲得大量的金錢,招兵買馬,准備有朝一日興兵起事,光復新羅河山。